第一章 第一位二炮司令 向守志(二)
向守志上将
向守志1966年7月至1968年9月出任解放军首任二炮司令员,1975年4月至1977年9月又担任解放军第4任二炮司令员。他是两次担任二炮司令的高级将领。
四、解放战争逞英豪
解放战争时期,向守志先后参加了陇海路、定陶等战役。在洛阳战役中,他率26旅3个团击溃国民党军武廷麟部5个团,还全歼1个主力团,9纵司令员陈庚还专门在指挥部请他吃狗肉。此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全国解放后,还被编入军事学院的教材中。之后,向守志参加了淮海战役,在围歼黄维兵团战斗中,他率26旅歼敌6千余名。
据军委令部队整编,晋冀鲁豫野战军先后改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邓小平任政委。1949年2月,向守志所在的中野9纵26旅,整编为二野15军44师,向守志任师长,随后参加了渡江战役。4月20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遵照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进军命令,我第二、第三两大野战军,在西起九江东北之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百万大军强渡长江。向守志指挥44师于4月21日16时45分开始炮火准备,当即压制敌人炮火,并将位于敌方的航标灯塔摧毁,顿时,土矶垄附近敌人阵地烟雾弥漫。向守志指挥全师趁炮火准备之机,由望江南吉水沟沿内河乘船向江边运动,19时30分,突击团到达华阳镇进攻出发地点。因华阳镇西南的浮桥事先未拆除,一时造成船只拥挤,队形混乱,临时处置延误2小时。此时气候变化,乘天黑下雨之机,向守志命令第一梯队4个营乘船向长江南岸进发。长江无风也起三尺浪,有风浪更高。我师船上都有帆篷,可借八面风破浪前进。
当天早上
,江面上刮的是西南风,下午起变成了西北风,指战员们兴高采烈地说,当年诸葛亮破曹军巧借东风,今天我们渡江解放全中国,军委和总前委首长神机妙算,巧借北风,老天爷也来帮忙了。战前,向守志规定,突击部队在江上运动,尽可能不惊动敌人。一旦敌察觉炮击,我步炮火力立即还击,以减少伤亡。当我突击队进入江心时,敌人的炮火向我猛烈射击。
我第一梯队勇猛插向南岸时,由于夜暗不便观察,有的船只迷失方向,顺水漂到毛岭洲附近错过突击目标。第二梯队随即起渡,指挥员坚定沉着,战士们英勇顽强,各船不顾敌人猛烈的火力袭击,利用铁锹、钢盔等当作划水工具,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前进。第130团团长李钟玄面部负伤,仍挺立船首,指挥部队前进。第3营营长所在船上的船工水手都负了伤,全船同志伤亡达四分之三,副营长陈起贵同志英勇牺牲,营长李学增也负伤两处,但大家仍情绪高昂,高呼口号:“只有前进,绝不后退,坚决完成任务。”敌人一发炮弹落在第6连1排船的后舱,伤亡6人,船工牺牲,船被打穿,情况十分紧急。
乘坐在这只船上的连长罗金印,不顾身上多处负伤,亲自掌舵,一面指挥部队抢修,一面号召发扬硬骨头精神,加快速度前进。第131团1营机枪连8班9人已伤亡7人,正副班长均负了重伤,班长仍坚持划桨前进,全班一个决心,“只要还有一个人,还有一口气,就要战斗到底,打过长江去”,表现了无比顽强的战斗意志。在炮火支援下,各船队快速前进。我师虽伤亡较大,但部队始终保持了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船队越接近敌岸,敌人射击越猛烈,不少船工伤亡。第130团3连2排为了保障船只按预定方位前进,战士韩孝忠、张存志、徐原文等挺身而出,为船工挡子弹;在距岸100米时,12岁小船工王金先负伤,敌4个火力点向2排射击,战士张国正站在船头,掌舵前进,并鼓励大家:“快靠岸了,真英雄好汉在江南岸见。”
敌人见我军各船飞快靠岸,便用火焰喷射器喷射,企图阻止我师登陆,战士高玉生一跃而起,端起冲锋枪,射出仇恨的子弹,将敌人消灭。
经过40分钟水上运动,各突击船勇敢战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于23时50分先后突破敌人江防阵地。第130团第2营首先于航标灯塔附近登陆,5连战士周庆兴迅猛地向敌地堡群冲击,不意掉进敌堑壕里,被4个敌人按住,周庆兴立即拉响手榴弹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敌人见势吓得松手逃跑,周庆兴迅速将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投向敌群,炸死2人,其余敌人抱头鼠窜。周庆兴乘胜追击,为部队开辟了通路。第5、6两连迅速占领了航标灯塔守敌指挥所及主要支撑点,使敌人失去了指挥。与此同时,第5连1排未按预定点靠岸,单独由香口东500米处登陆,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排长崔元德率领全排坚决勇猛地攻上香山,全排无一伤亡。第10连3排在副连长庞保顺率领下,迅速攻占了敌炮兵阵地。
第130团1营和第131团第1、第2营,同时于航标灯塔以东登陆;第130团3连夺取江岸阵地后,向香山前进,在5连一排协同下占领香山。第131团1营在第2营的协同下攻占了黄山。第130团3连和131团3连,把“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两面红旗,分别插上香山、黄山。按照事先的约定,攻占香山、黄山后,信号员立即发出·3颗绿色信号弹。当信号弹“嗖、嗖、嗖”飞上被炮火映红的江天时,军首长欣喜地看到了这一幕,高兴地说:第44师已登上了江南的土地!为我军又立首功!
上岸后,我军越战越勇。经3小时战斗,守敌大部被歼。
第131团主力迅速追歼逃敌,扩大战果。第132团登陆后,立即向香隅畈方向挺进,23日乘胜解放至德县城,并于城南良田埠歼敌81师242团大部。至此,向守志指挥44师胜利地完成了突破长江任务,全师共歼敌143师429团和81师242团各一部,俘敌242团团长杜少南、副团长张文汉以下1000余人,缴获火炮9门。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被我军胜利突破,很快就全线崩溃。
五、抗美援朝立大功
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4师师长向守志率部入朝参战。自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3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不到半年,就接连发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以南。敌人不甘心失败,一面与我进行“拉锯战”,一面从本土调集大量兵力,扬言搞“第二次仁川登陆”,“将战线推进到三十九度线以北地区”。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志愿军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趁敌人立足未稳,发起了第五次战役。时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准备发动第五次战役。时间紧,任务重。朝鲜战场制控权被美军空军掌握,敌机十分猖狂,有时敌机低空扔弹时,飞行产生的气流甚至把志愿军的帽子刮飞。为避免伤亡,向守志率部采取深夜行军,经过16天450公里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作战区域。
44师作为志愿军第15军的前卫师,在第五次战役中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4月19日,向守志和44师政委朱叶奎率部渡过临津江,率先参加了第一阶段作战。
4月22日18时,第五次战役全面打响。在敌机疯狂轰炸和强大的炮火的严密封锁下,向守志指挥部队向“三八线”以南、汉城以北涟川的美军第三师的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一夜间,部队就夺取敌167.1高地、206高地、152高地和西南162高地。为争夺152高地,敌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进行了8次反扑,均遭到了沉重打击。在我军的全线突击下,敌人伤亡惨重,被迫节节后退。44师乘胜追击,直把敌人赶到汉江以南。历时8天的第一阶段作战,44师首战告捷,歼敌514名,击落飞机1架,缴获各种火炮44门,汽车13辆。44师在这次战斗中,荣获志愿军司令部颁发的“出国作战第一功”的锦旗。
第一次战斗结束不久,44师很快又投入到第二阶段战斗。
5月11日,向守志率部由君子洞地区出发,于15日拂晓进抵内坪里,当夜涉水渡过昭阳江,与美二师三十八团和部分李承晚军在大水洞、板项里一带展开激战。经过连续五昼夜的反复突击,美军、李承晚军遭重创后仓皇逃窜。第二阶段战斗,44师歼灭美二师三十八团大部,毙伤美军1784人,俘美三十八团一营少校营长成鲁盖夫等244人,击落飞机3架、击伤2架,缴获各种火炮、汽车近百辆,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六、西安炮兵特种技术学院首任院长。
1955年,37岁的向守志任15军军长,被授予少将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朝鲜战争让向守志开阔了战争视野,为了提高自己更好地为新中国的国防出力,1958年,他进入由刘伯承元帅任院长的军事学院学习。这里是培养我军高级指挥官的摇篮,而第一批学员大多是军级以上的将军和大校。
三年的学习让向守志受盖匪浅。毕业时,武汉军区的陈再道司令员和政委谭甫仁想让他来当参谋长;同时他的好友邱创成建议他去西安,组建培养使用尖端武器导弹专业人才院校,即“西安炮兵特种技术学院”。向守志选择了从零开始的导弹探索之路,成为该学院首任院长。初上任,啥都缺,面对困难向守志就到全国有关专业的学校去拜访寻人。1960年,经不懈努力,他终于一次在各地大学选调了230名优秀生入伍,这些年轻的教员成为肩负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力量。
在向守志等领导的带领下,学院渐入正轨。培养了2000多毕业生进入导弹部队,为中国国防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963年仲夏之夜,夜色迷茫中,一群头戴钢盔全副武装的士兵刹那间就将灞上各路口通道封得严严实实……不一会儿,20多辆特种装备车从西安炮兵技术学院的大门驶出来,长龙般地朝着铁路专线站台驶去。我军最早的两个地地导弹营之一的西安炮兵技术学院管辖的2营,要到西部的大漠上发射国产第一代地地导弹。早在1959年的秋天,中国地地导弹2营在灞上诞生。这是学院的一支正规导弹部队。向守志对2营的建设十分重视,几乎每周都要到营里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现场帮助解决教育训练和生活管理上的问题。在这次部队西行进行点火实验之前,他们专门在张家坪训练场进行了一次展开装备和起竖导弹表演,并获得成功。2营抵达酒泉第一座中国航天城时,我军最早的另一支导弹部队———武威1营已经先期到达。1963年10月25日黄昏时分,历史记下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由武威1营率先将中国导弹族里的第一代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升空。时隔9天之后,仍然是大漠上的日暮黄昏。浅绿色的“东风一号”地地导弹屹立在导弹发射基座上。这一天,向守志从西安赶到发射基地,亲自参加了导弹2营的这次发射。发射开始,随着营长董仲清和发射连长张永福踏进指挥车,整个导弹发射进入最后准备。个子高大的董仲清操起对讲机,对发射连长张永福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发射场上的时间仿佛停摆了,大漠上的空气似乎凝固了,所有在场人员都屏住了呼吸。
“10……5、4、3、2、1”
“按转电,点火!”导弹尾翼下方蓦地喷出一股金黄的烈焰,燃烧的翅膀驮载着闪光的利剑升向空中,在西部那片瀚漠上,地地导弹2营的官兵准确地将国产“东风一号”地地导弹送上了苍穹。欢呼跳跃的声音在亘古的荒漠上回响,历史在这一刻定格。回到部队下榻的驻地,向守志给2营官兵发射成功的最高奖赏是每个官兵2个煮熟的土豆。在餐厅里,以水代酒,向守志高兴地对参加发射的同志们说:“我代表院党委、机关和全院教职员工,向2营发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七、两度出任第二炮兵司令员
1964年,中国自行研发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相继展开。
随着我军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领导机构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炮兵司令员吴克华先后向党中央提出建立新的导弹部队领导机构的建议。经中央批准,于1966年7月1日正式成立,周总理亲自命令将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命名为“第二炮兵”,任命向守志为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文革中向守志被打倒。在随后的6年多时间里,向守志是在批斗、游街、隔离、劳动改造中度过的。不仅他本人受尽折磨,他的亲人也无一幸免。他与夫人张玲4年半不准通信。
1975年4月至1977年9月向守志又担任解放军第4任二炮司令员。他是我军两次担任二炮司令的高级将领。
八、执掌南京军区
1977年,向守志调南京军区任副司令员。1980年,叶帅来南京视察工作时曾问他:“愿不愿意回二炮?”向守志说:“如果服从命令,我去,如果问我个人,我愿意留在南京,协助聂凤智司令员搞好工作。”
1982年,向守志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这是他第三次受命出任大军区级司令员,任职期间,率先在全军成立了专业的“蓝军”。
1987年向守志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后,9月14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授予向守志上将衔,向守志成为极少的在1955年授勋后又授衔的高级将领之一。
1990年4月,向守志上将离休。1991年离职后,老将军坚持练习书法,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向守志的字独成一体,苍劲有力,催人奋进。
2017年9月2日,向守志在南京病逝,亨年100岁。长眠于雨花台龙岗。
第一章 参考资料
[1].向守志: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奠基人 指挥对国民党的最后一仗 . .人民网
[2].向守志同志逝世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2017-09-21
[3].向守志:东风导弹试射成功 每位官兵奖两个土豆 . .凤凰网
[4].向守志:6挺机枪扬威神头岭 . .腾讯网
[5].向守志:响堂铺伏击战 . .安庆晚报
[6].夫妻同奏抗战壮歌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