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位海军司令 张连忠(二)
五、磅秤识真假
1988年一次张连忠视察海军某部,他向随行人员提出了想去后勤部门看一下的想法。司令员的这一命令下达之后,随行队伍里立刻有人露出了古怪的面容。而这些人脸上的神色也被张连忠司令员看在了眼里,心里便大概有数了。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后勤部,张连忠司令员一路上仔细地查看,看部门采购流程、运输流程、分配方式,这一路看来军队的规则制度都非常完备,不存在任何疏漏的地方。可是张连忠司令知道在隐蔽的地方一定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疏漏。
这个时候,张连忠司令员看到不远处有一个秤,于是他便离开人群,站了上去。随着张连忠站了上去,秤砣上立刻显示出140斤,张连忠的脸色突然黑了下去。
众人不明所以,呆立在原处。
张连忠解释道:“我自己的体重是130斤,现如今平白无故多出了10斤,这是怎么回事?这个秤砣是用来称物资的。你们自己说说若是平白多出了10斤这意味着什么。”
张连忠越说越激动,因为他亲身经历过战争,他知道战争中的战士们是在用生命为祖国奋斗,那祖国又怎能够在物质上亏待他们。
张连忠极为恼火,他深知后勤保障对于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趁此机会他严肃处置了一批干部,将这些“害群之马”清除出军队。
小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与作为,在军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更是需要注重小事,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发展。
张连忠司令员从战火中走来,所以他深知后勤对于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以自己的正直与刚正不阿来严格要求他所带领的军队,他的所作所为既对得起他所效忠的国家,也对得起他所带领的士兵们。
六、自备讲稿
张连忠不准别人拿稿子汇报,张连忠自己也很少用别人写好的稿子。除了海军党委全会的报告,其他小会,他一般不用别人准备讲稿。他几次向党中央总书记和军委领导汇报工作,都是自己准备汇报提纲。提纲写在一个小本子上,只有他自己看得懂。
1992年底,中央军委在京西宾馆召开会议,全军大区正职以上领导参加。张连忠带海军司令部军事研究室主任姜志军参加会议。当时张连忠已经当了5年的海军司令,资历比较老,而且每次军委开会,他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总参一位首长对姜志军说:“张司令是老司令了,你向他请示一下,能不能让他在军委会议上打头一炮?”姜志军向张连忠汇报了,张连忠说:“怎么又让我打头一炮。”姜志军说:“人家说得很客气,让我请示你一下。”张连忠说:“那好吧,咱俩晚上都别回家。你在旁边等着我,要什么材料我找你。”
那天晚上吃完饭,张连忠回到房间就没出来。从6点一刻开始,姜志军在外面等了5个小时,以备咨询,张连忠却一直没有找他。11点半,张连忠从房间出来了,嘴里还哼着小曲儿。他对姜志军说:“你回去休息吧!”姜志军知道,张司令平时从不唱歌,今天兴致这么好,一看就知道大功告成了。
第二天,张连忠在会上作了一个很长的发言。会议刚结束,军委办公厅的同志就找张连忠要稿子。张连忠说:“我没稿子,我就在本子上拉了个提纲。”
中央军委正在制订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大家认为张连忠的很多见解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写会议材料,军委办公厅的同志几次找张连忠要发言稿。张连忠推辞不过,就把姜志军找了去,对他说:“军委的同志要我的发言稿,我也没有稿子,我再说一遍,你给我记录。”两个人一起忙活了大半天,终于把稿子整理出来了。十多年后,姜志军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今天来看这个发言,对海军新时期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他在这个发言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观点,如:‘所有麻烦、纠纷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只要美国不支持,台湾就不敢独立;即使独立了,也撑不了多久。’‘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对付高科技战争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要协调发展。’‘解放台湾问题的根子在美国。’‘军队工作要有个明确的思路,要有一个目标统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些重要思想,有许多被吸收进不久后形成的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张连忠认为,政治工作也不一定要拿稿去讲,这样可以避免讲空话、大话、套话。平时看很多材料,真正有用的就几句话。积累一些资料装在脑子里,就够了。
七、关注“一线”
张连忠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海军司令这个岗位的,他对基层干部非常理解,也非常关心。
有一次,海军常委讨论海军院校立功授奖的名单,张连忠一看,报上来的名单全是搞研究,写论文的,没有在教学第一线讲课的。他说:“不讨论了,组织部重新报。要多奖励在教学第一线的。光写论文不行,写篇论文就可以立功授奖,在第一线吃粉笔末的怎么办?部队也是一样,立功授奖要向第一线倾斜。这是导向问题。”
张连忠提拔使用干部,比较注意考察这个人的经历。特别是军事主官,必须是合格(全训)的艇长或舰长。海军舰艇部队是高技术兵种,如果不是经过全训的舰、艇长,就不能在战争状态下及时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变化,果断、准确下达指挥命令。
他尤其不主张把大批的机关干部派到基层去当主官。他认为,下边的大队长、政委,在海上工作四、五年,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位置,一下被上级机关的人顶了,会影响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八、爱兵如子
1993年3月17、18日,张连忠率领工作组到西沙永兴、中建、珊瑚、琛航、金银五岛检查部队战备、工程等情况。在琛航岛,他听说岛上的淡水色黄、味大、含硫磺成分高。他在沙土地上找了一根一米多长的棍子,上面还有鸟粪,走到一口浅水井跟前,把棍子捅到井里,在里面搅和了几下。大家以为他是在量水深。没想到他把棍子提起来,用舌头舔棍子上的水,原来他是要尝尝水质怎么样。在场的人都很感动,谁也没想到他要尝水质。
在永兴岛,张连忠起床很早。他从东往西走,看见一个食堂就进去了。当时部队还没开饭,他问炊事员:“吃什么呀?”炊事员说:“主食吃馒头。”他说:“掀开我看看。”
炊事员把笼屉掀开了。张连忠一看馒头蒸得很好,很大很暄,他很高兴,接着又问:“吃什么菜呀?”炊事员说:“吃辣椒。”他说:“给我看看。就辣椒啊,没别的?”炊事员回答:“因为有台风,运输船过不来,没别的。”他问:“吃多长时间了?”炊事员回答:“吃了10天辣椒了。”张连忠一听脸色就变了,对陪同他一起来的海军后勤部朱副部长说:“老朱,你把他们司令员、政委叫过来。”不一会儿,西沙水警区司令员、政委跑步赶来了。张连忠大发雷霆,把他们狠批了一顿:“你们早晨吃什么?你们让战士吃10天辣椒!南方人还可以,有吃辣椒的习惯,北方人一天都吃不下去。你们自己也有孩子,你们把孩子送到部队,你们的孩子写封信,说没有菜吃,吃10天辣椒,你们什么感觉?要真是你自己的孩子,孩子没有菜吃,你能不想办法么?你自己每天吃辣椒,你咽得下去么?战士的父母把孩子送来当兵,保卫祖国,我们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可以把这个艰苦的程度减下来。反过来就是你们的工作没做好,没有把战士当成自己的孩子!”
当时陪同张连忠一起下部队的姜志军回忆说:“我跟随张司令多年,从来没看过他发那么大火。他当时是动了感情的,都掉眼泪了。”张连忠看到食堂的冰箱不大,就对部队领导说:“给他们买个大的,你们没钱,我给他们买。”部队领导表示马上落实。后来很快就办了。
后来张连忠在很多场合讲到此事。3月20日,他在榆林基地听取基地领导汇报工作时严肃指出:“这次在西沙新兵连,看到早餐只有馒头就红辣椒,连咸菜都没有吃,面对部队的这种状况,你到外面去大吃大喝,你吃得下去么?你们后勤、装备部门有钱自己盖房子,为什么没有钱给基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生活待遇上要坚持先基层、后机关,绝不能倒过来!”“要全力抓好基层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对部队生活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思想教育,一手抓生活改善’。
九、廉洁自律
在张连忠担任海军司令员期间,他不仅在军事战略上有着卓越的见解,更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了对节俭和清廉的坚持。
这种坚持在他的伙食标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对待官兵一视同仁的饮食标准上。
一次,张将军在对南沙永署礁进行战略视察的路上,临时决定在武汉海军工程学院停留,了解一下在校军官的培训情况。
学院领导为了表示尊重和欢迎,特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餐桌上摆放着精美的菜肴,其中包括一条大草鱼,这在普通的餐标中是罕见的。
当张连忠进入餐厅,看到这样的布置,他的眉头微微一皱。
在座位上坐定后,他注视着那条草鱼,沉声询问:“这草鱼是从哪里来的?”学院的一位负责人急忙解释说,这是学院自己的鱼塘养的,不算外购的高成本食材。
张将军听后,摇了摇头,并没有因为这是“自产自销”就放宽标准,他冷静地回答:“即便是自己养的,也违反了我们的接待标准。我们的规定是简单四菜一汤,普通菜式,不做特殊处理。”
全场一片寂静,随行的官兵们都感受到了张将军对规则的严格。
晚餐时,又上了一只自养的甲鱼。
张连忠看到后更是严厉,他直接说:“端下去!”当场指出,即便是自养的甲鱼,也不应出现在官兵的餐桌上,这不仅是超标,更是一种不必要的奢侈。
尽管学院领导再三解释,但张连忠坚持不动摇。
张连忠用自己的行动强调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张连忠身居高位,十分廉洁。他担任海军副司令和司令长达11年,却一直住在单位的房子里。他的妻子和他结婚后一直没有工作,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
第五章 参考资料
[1]张连忠 百度百科
[2]陈冠任 许世友手下一兵,四次立三等功,后官至上将 微信公众号
[3] 大洋舰队 海军原司令员张连忠的几个小故事 《企业党建参考报》201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