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位空军司令 吴法宪(三)
六、鏖战东北
1、挺进东北。
东北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三日,吴法宪所在的新四军三师接到中央军委急电,命令新四军第三师去东北,部队要编足三万五千人,十月一日出发。三师部队的指战员有很大部分是苏北人,要他们远离家乡,北上东北,需要做大量的政治思想工作。由于时间紧急,吴法宪和政治部同志们一边走一边进行政治动员。为了尽快赶到东北,黄克诚吴法宪在临沂把全师部队分成了两个梯队:由司令部`政治部率领主力部队作为第一梯队,昼夜兼程前进,直奔山海关;由供给部`卫生部率医院`干部家属组成第二梯队,随后跟进。这样,我们的行军速度显著加快。从苏北出发北上时,部队每天行军约六十里,而从临沂继续北上后,每天至少行军八十里。从临沂出发后,我军经蒙阴`莱芜`章丘`商河`宁津进入河北省,再经献县`河间`任丘`廊坊`香河`蓟县,然后转向东,经玉田`丰润`迁安,向山海关前进。这一路行进,所经过的地方,全是自己的根据地。所到之处,当地的党`政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都是全力支援。一切生活供应`食宿经费全靠他们解决。我们要粮食给粮食,要钱给钱,还帮助我们组织车马运输,一直把我们送到了山海关附近。,部队干部`战士仍然情绪饱满,精神充沛。因秦皇岛`山海关已被国民党军队抢先占领,我们不能再走山海关,只能偏西经建昌营,于十一月下旬出冷口进入东北。就这样,新四军第三师部队三万五千余人,于一九四五年十月初分别从苏北盐阜、淮海地区出发,徒步行军约两个月,跨越江苏`山东`河北`热河`辽宁五省,在十二月初完成了进军东北的战略任务。
2、参加东北第一仗。1945年12月初的一天,国民党五十二军的一个先头师进到了江家屯附近。为了摸清敌军的战斗力,林彪同黄克诚商量以后,命令梁兴初所带的山东一师同新四军三师八旅,在第二天的拂晓时分,向五十二军的先头师发起突然袭击。当时敌人正在徒步前进,我军一打,他们很快就守住了兴城以西的主要山地。在山上,我们前进了十几里,把敌人击溃了。战斗从早上打到了下午,双方仍然是一个僵持局面。林彪在同黄克诚商量后,下令把部队撤回到江家屯、红螺寺一带,不打了。在我们撤退时,敌人也没有再向我们攻击,因为他们也是刚从秦皇岛登陆,不了解情况,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大的力量。之后,国民党军不敢再盲目前进,就暂时在兴城住下了。这次战斗,我们虽然抓到了一些俘虏,有少量的缴获,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比较大,因为无后方,伤员送不出去。打了这一仗,我们发现这个部队全是美械装备,战斗力很强,每个班有三挺轻机枪还有冲锋枪。敌军经过美国训练,参加过印缅作战,炮火和自动火器多,战斗力强,老兵很多,都有三`五年的军龄,较顽强,不容易缴枪。带着远征军、常胜军的骄傲态度,尤其是新一军`新六军特别骄傲,战斗力也确定顽强。通过这次武力侦察,我们得到两点印象:一是敌人武器精良,火力强,不好打;二是我们自己的队伍过于密集,而且是一面推,使敌人得以集中火力打我们的一面,导致伤亡太多。我们在这一仗中所取得的实战经验,为林彪以后提出“一点两面”`“三三制”打下了思想基础。
3、参加秀水河子战斗。一九四六年的的春节前林彪直接带领的山东一师和新四军三师七旅,经彰武到了法库,驻在法库以南的秀水河子。秀水河子位于由北向南的秀水河与东西横贯的彰(武)法(库)公路纵横交错处,是当地一个较大的村庄。春节后,国民党第十三军八十九师二六六团全团`二六五团的一个营和师山地炮连`汽车连,竟然毫无顾忌,孤军深入,逼近了秀水河子。林彪抓住战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以6个团包围聚歼敌4个营。以我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和二十一团,在秀水河子东南方向,实施主要攻击任务;七旅二十团进到刘家窝棚地区,负责阻击新民`公主屯方向的来援之敌;辽西军区保安第一团归七旅指挥,配合二十团作战;我一师一团和二团在秀水河子以北和西北方向,实施主要攻击任务,三团集结于四爱窝棚`叶茂台一带,负责阻击由彰武方向的来援之敌,保障我侧后安全。二月十一日黄昏,我七旅部队按照战前部署向秀水河子接近,在团子山与敌人先头部队的一个营接触,十九团当即由正面进行攻击,二十团绕到团子山以西,准备断敌退路。但敌人发现我军后,立即退回到秀水河子。二月十二日上午,七旅二十一团进到东西八家子和拉拉屯,与秀水河子隔河相望。下午,敌人以两个营的兵力向二十一团出击。二十一团扼守阵地,战斗到傍晚,敌人又退回到了秀水河子。二月十三日下午十七时三十分,总攻开始。随着指挥部的一声令下,一师一团`二团从东北`西北方向发起突击,七旅十九团`二十一团从西南和东南方向发起突击。敌人以猛烈的炮火拦阻我部队前进,并在村北和西北高地拼命抵抗。一师部队反复冲锋多次,仍没有冲破敌人的防线,敌我双方始终处于胶着状态,战斗非常激烈。秀水河子的南部,是敌人防守最薄弱的地方,七旅十九团`二十一团的突击方向正好选择在了这里。结果他们一突成功,占领了秀水河子南侧的一些村庄和一个高地,并乘势向北继续发展。南部被突破后,敌人慌乱起来,把炮火仓促向南转移。趁此机会,北面的一师一团`二团再次发起进攻,集中火力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并于二月十四日零时三十分进入村庄。至此,七旅和一师部队全部突破敌人的层层防守。之后,我们的进攻部队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猛打猛冲,迅速向秀水河子中心发展。敌人则倾其全力,利用工事`房屋`院墙,进行拼死顽抗,不断向我反击。战斗进入到了最激烈的阶段。战斗进行到二月十四日凌晨四时,攻入秀水河子的各部队,勇猛穿插,穿墙越院,逐街`逐院`逐屋地与敌人争夺。各部队互相配合,从四面八方向敌人的团部压缩,终于打掉了敌人的这个指挥机关。这时,敌人已溃不成军,大部分缴枪投了降,只有第二六六团团长率少数残部向西南逃窜,最后也被我全部截获。凌晨六时三十分,秀水河子战斗全部结束。正当秀水河子战斗激烈展开之时,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二师六团从新民`公主屯方向来援,进到秀水河子以南太平庄`大荒地一带。我担任阻击任务的七旅二十团迅速进到黄家荒地`凤鸣山一线与来敌死打硬拼,歼敌一百多人,迫使援敌狼狈窜回,增援没有奏效。这一仗,我们全歼了敌人四个营,俘获的敌官兵近三千人,并缴获了敌人所有的武器。包括火箭筒`六O迫击炮`火焰发射器`轻重机枪`三O步枪和弹药等不计其数,另有美制十轮卡车十二辆,战防炮六门。有些新式武器,我们过去见都没有见过。秀水河子一仗,是我军出关以后的第一个漂亮歼灭战,完全打出了我军的威风,增强了战胜敌军的信心。事实证明,我们完全能够战胜全副美械装备`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
4、参加四平保卫战。四平市位于东北中部平原,是中长铁路的咽喉,长春的南部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为有利于东北问题的和平解决,阻止国民党军向中国共产党北满解放区进攻,命令东北民主联军坚决扼守四平市。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四平市。辽西军区副政委吴法宪参加了四平保卫战,4月15日黄昏,当国民党军第71军第87师孤军冒进至金山堡、秦家窝棚一带时,东北民主联军辽西军区司令部指挥山东一师和新四军三师十旅共14个团的部队,在大洼、金山堡一带,采取拂晓前隐蔽伏击的办法,趁敌人顺着公路前进时,发起突然袭击,将敌八十七师的先头一个团全部消灭,团长被打死,另外一个团在后撤中被击溃,歼敌4000余人。大洼战斗,是我军在秀水河子战斗后获得的又一个较大的胜仗。18日,国民党军新一军、第七十一军逼近四平,向四平发起轮番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增调部队,在东起火石岭、西至八面城的百里防线上部署6个师(旅),与之形成对峙状态。5月15日,国民党军从本溪方向抽出1个军和2个师,总兵力达到l0个师。18日,攻占四平以东咽喉要地塔子山。5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经过英勇抵抗,但鉴于国民党军队大量增兵,坚守不利,主动撤离四平地区,接着撤出长春,主力转至松花江北岸休整,一部分部队分别转向西满和东满建立根据地。四平保卫战,是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为配合国共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城市防御战。此役东北民主联军歼敌6868人,虽付出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但赢得了整补军队、建设东北解放区的宝贵时间。
5、率部参加三下江南战斗。
东北民主联军二纵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率部参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斗。三下江南:解放战争期间,1947年1月至4月,东北民主联军配合四保临江作战采取的军事行动1946年12月27日,郑洞国指挥新6军、第60军、第52军、第71军的91师进犯临江,民主联军采用正面阻击,深入敌后的战术,经过10多次战斗,歼灭国民党军7千多人。即一保临江。
1947年1月5日,民主联军1纵、2纵、6纵和三个独立师,一下江南。他们采用围点打援战术,在张麻子沟、焦家岭歼灭了来援的国民党新一军两个主力团,又将所围之点其塔木攻克。
随后,南满民主联军又针对国民党军的进犯,发起二保、三保临江作战。
二下江南,2月21日,1纵、2纵、6纵和一些独立师共12个师,突然二下江南,歼灭城子街新一军1个团,占领九台和农安。民主联军原想乘胜对德惠发起攻坚,却久攻不下,杜聿明立即指挥4个师北上,打开了小丰满水库,使松花江江水大涨。企图截断民主联军的退路,迫使民主联军在松花江南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东北民主联军冒死撤到松花江北。
三下江南民主联军已经撤到江北,可杜聿明紧追不舍,派出了部分兵力突入江北。林彪怎么会放过这块肥肉,他立马命令部队杀个回马枪,发起了三下江南。国民党军大败,87、88师大都被歼灭。三下江南胜利结束。不久,南满民主联军也取得了四保临江的胜利。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使杜聿明"先南后北"的计划彻底破产,南北敌军攻势均被我军粉碎。经过这些战役战斗后,东北国民党军在战场上大败,东北民主联军则反客为主,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随即则是东北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等一系列辉煌的战绩。
6、参加夏季攻势。
东北民主联军二纵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率部参加了夏季攻势。在夏季攻势作战的第一阶段,“东总”给予二纵的任务,是和一纵队及两个独立师一起,远距离奔袭怀德县城,“围城打援”。
1947年5月13日上午,二纵部队开始出发南下,一昼夜行军将近二百里,以远距离奔袭的方式,突然包围怀德县城。吴法宪与司令员刘震一起召集四师和六师的师`团干部开会,研究攻城计划。吴法宪命令钟伟`王凤悟带领部队,绕道进到怀德以南,在公主岭与怀德之间的大黑林子一带,阻击敌人的援兵。从五月十四日开始,吴法宪与刘震同四师和六师的师`团干部一起看地形,侦察敌情,修筑工事,挖掘坑道,布置炮火,选择突破和主攻方向,研究兵力配置,以保证主攻方向的绝对优势兵力。各攻城部队昼夜都在进行攻城准备。五月十七日清晨,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刘震、吴法宪一声令下,四师从西南向东北,六师从东北向西南两路合围,开始攻城。结果一突就破。经过短时间的巷战,黄昏时分就结束了战斗。怀德一战,我军全部消灭了国民党第九十一军的一个加强团,团长在逃跑时被当场击毙,副团长以下二千四百多人被俘。这是夏季攻势开始后,我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接着五月十七日黄昏,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军部率八十八师全部及九十一师大部赶来增援,就在大黑林子一带,被我预先埋伏在那里的一纵`二纵五师及两个独立师团团围住。当时敌人正在进行中,还没有来得及修筑工事,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被我们围住了。在我们的伏击下,敌人很快就垮了下来,只几个小时就解决了战斗。除第七十一军军部有少数人跑掉以外,八十八师和九十一师一万五千多人全部被歼。我们二纵四师和六师在攻占怀德城以后,乘胜前进,又攻占了四平以北的公主岭,切断了长春同四平之间的铁路联系。同时,我东满的部队占领了四平以东的东丰`西丰及梅河口,南满的部队攻占了四平以南的昌图`开原,切断了四平和沈阳之间的铁路联系。另外,辽西军区的部队在向四平以西的郑家屯推进,也攻占了玻璃山和双山。中长路两侧分散孤立的敌人据点已基本上被我们清除干净,四平陷于孤立。此时,我们的主力部队就摆在中长路的两侧,准备围攻四平和阻击向四平增援之敌。这就是夏季攻势第一阶段结束时的敌我态势。
六月十一日,夏季攻势的第二阶段开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围攻四平和打援。“东总”的部署是,集中七个师的兵力围攻四平,把十七个师放在四平以北及以南地区,担任阻援任务。在这一阶段中,“东总”给二纵队的主要任务是打援,要我们把四师`五师和六师三个师的部队,全部摆在昌图`泉头车站这一线,构筑好坚固工事,坚决打击从沈阳出来增援四平的敌人。由于轻敌,四平攻坚战失利。六月二十日分别从长春`沈阳出来增援的国民党十个师的部队,采取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术,已逐步逼近了四平,而这时,四平又久攻不下。东总果断决定:从四平撤兵。根据总部的部署,当时我们二纵会同其他兄弟部队,一直隐蔽集结在昌图`泉头车站一线,准备迎站沈阳北援的敌人,但因敌人队形过于密集,使我们无隙可乘。在歼灭了敌人一个团之后,六月三十日就接到“东总”的命令,所有部队全部停止攻击,撤出战斗。夏季攻势宣告结束。夏季攻势历时五十天,共歼敌八万三千余人,收复城镇三十六座。攻势结束后,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和冀察热辽解放区连成了一片。南满和北满的主力会师,形成拳头,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