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政治部主任67
[ 2025-2-3 10:02:00 | By: 天山学人szr ]
 
第二部 第九章 第九位总政治部主任 于永波(一)
               
                            于永波上将
于永波1992年11月至2002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93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他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第九位总政治部主任。
一、有为少年,投身革命

于永波1931年9月生于辽宁复县(今辽宁瓦房店市)。满族,满洲正黄旗后裔。中专文化。于永波在童年时期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暴行,他也逐渐树立起了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
1947年9月年仅16岁的于永波参加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
南满独立师。独立团一营二连通信员、一团政治处宣传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十三师三十七团宣传队小组长等职。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野战军42军团宣传队副队长。参加过东北1947年冬季攻势和辽沈、平津、西南等战役。在解放战争的征程中,于永波横戈驰骋,征战南北,不畏艰险,九死一生。

二、抗美援朝立战功

1950年于永波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在首批赴朝作战的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42军124师370团任政治处宣传股干事。于永波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他在与美帝国主义的殊死较量中,经受了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和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三、扎实肯干的军队政治工作者

1952年11月回国后,于永波进入了解放军第四政治干部学校业务一队学习。于永波十分珍惜此次学习的机会,在校期间,他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熟练掌握了多项专业知识。从学校毕业后,于永波回到了42军,并长期从事部队的宣传、政治工作。他先后出任了42军教导大队宣传干事、军政治部宣传处宣传助理员、42军126师政治宣传科副科长、科长等职。积累了大量的政治部作经验。
1955年的授衔时,于永波被授予上尉军衔,于永波也在1960年晋升为大尉,1963年晋升为少校。
此后于永波任团政委、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9年,于永波升任广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1983年,52岁的于永波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42军政委。
。无论当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还是到总政工作,于永波始终坚持组织部队开展学雷锋活动。他认为我们要带出一支过得硬的队伍,就必须学雷锋,必须抓典型。雷锋身上体现的忠诚、奉献、守纪、进取、献身等优秀品质,正是当代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我们就是要教育官兵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他还特别强调,学雷锋,首先我们领导干部要带头。
1985年起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1988年我国恢复军衔制后,于永波被授予中将军衔。

四、担任总政治部主任
于永波1992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92年11月至2002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93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八届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93年,于永波晋升上将军衔。于永波先后于1991年、1997年视察第14集团军40师118团团“老山攻坚英雄连”(二营五连)。“老山攻坚英雄连”在1984年4月收复老山的战斗中,打得十分干脆利落,以最小代价取得了最大战果。涌现出了以“战斗英雄”张大权为代表的英雄个人。
      
2000年3月29日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在全军基层党组织“三讲”正面教育座谈会上强调指出,
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中共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基础性建设 ,中共的基层组织对党员的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如果不把基层党组织搞坚强,中国共产党的基础就不稳固,凝聚力、战斗力就 会受到削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缺乏坚实的基础。正如江主席反复告诫的那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次在全军基层 党组织中进行“三讲”正面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集中普遍的教育,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员 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打牢中国共产党 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基。
 2000年12月16日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在总政治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强调,总政治部作为全军政治工作的领率机关,根本职责是保证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各项决策指示的落实,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部队的团结统一和战斗力的提高。必须在讲政治上有更高的标准,必须始终把增强政治意识,提高讲政治的能力作为首要问题来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为己任,确保总政机关和直属单位在政治上特别过硬,确保对全军政治工作指导的正确方向。
2000年12月22日,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主持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
,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于永波指出,通过修改条例,力求使各项制度更加有利于吸引和保留人才,保持军官队伍的稳定;有利于理顺进出关系,增加军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军官队伍,进一步推进军官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保持人民军队性质,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2001年3月9日 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强调,在实现“十五”计划的过程中,解放军肩负着重大责任,首要的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维护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维护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要求,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高举旗帜、维护核心”
著名战将丁盛因涉江青案被开除军籍、党籍,他晚年想回到曾经任职的广州,在广州度过余生。但提出回到广州养老的申请两年了,丁盛也没能等来任何回音,连这个小小的愿望都没人愿意帮他。对于这位同样出身四野的前辈,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同意了丁盛的请求,让他回到了广州,并让广州军区负责他的养老事宜。
2002年6月10日中央军委委员、总政主任于永波在全军学习贯彻新修改的《内务条令》和《纪律条令》培训会上指出,总政作为全军政治工作的领率机关要十分重视自身的建设,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要带头学习、模范执行条令条例。他指出:“这两部《条令》充分体现了江主席新时期治军思想,是中央军委与时俱进、依法从严治军的重要举措,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一定要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和条令意识,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2002年7月18日,八一振邦队在湖南湘潭体育中心迎战做客的波导战斗队。比赛中,八一队攻势如潮,最终以3比1完胜波导队。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发来贺电。全文如下:向八一足球队全体教练员、运动员表示热烈祝贺,勉励八一队再接再厉,乘胜前进,争取更好成绩。

五、应邀访美
应美利坚合众国国防部副部长伯纳德·丹尼尔·罗斯特克尔的邀请,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 2000年10月21日离京赴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随同于永波访问的有广州军区政委刘书田中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马晓天中将、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刘永治中将、总政治部秘书长程宝山少将、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邦栋少将等。
于永波首先参观了西点军校,与该校校长克里斯曼就两国军校交流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并与学校的数千名学生见面。随后,于永波一行前往南卡罗来纳州参观了美国陆军训练中心及杰克逊堡基地。
  在美国逗留期间,于永波将分别会见美国国防部长科恩、罗斯克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迈尔斯,就双边关系、军事人事管理、军官培养、思想教育等问题交换意见。
  此外,于永波一行还将参观美国的特里克、博林空军基地、国防大学和太平洋总部等军事单位。
于永波此行是今年中美两军高级交往中的一次重要访问。于永波这次访问将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中美两国特别是两军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与发展。

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02年,于永波正式退役离休。离开领导岗位后,于永波不忘初心,老骥伏枥,他依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关心社会道德建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学雷锋活动,十分繁忙。
于永波以其自幼喜爱擅长的书法艺术,抒发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军队一如既往的挚爱,对峥嵘岁月的回顾思索,对改革开放的礼赞畅想,对强军之路的讴歌展望,传递出皓首丹心的正能量,为社会继续提供优质的思想和精神产品。
于永波爱好广泛,有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
他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关心时事,练习书法,锻炼身体,引吭高歌。
于永波在家里练习书法 
“万里征程鬓染霜,金戈铁马几沧桑。翰墨毫端凝正气,笔走龙蛇守初心”。于永波上将性格敦厚平和,言行举止儒雅,彰显长者风范,其临帖的功力、宽阔的胸怀、丰富的阅历、灵敏的感悟,构成了他的书写基因,使其书法形成了具象与抽象的有机结合。所书作品既气质内敛,雍容醇正,又依势而发,飘逸洒脱;既笔力沉着,笃实刚健,又大气华贵,雄浑磅礴;既有幽风秀骨,婉约细腻,也有澄明悠远,不染凡尘,给人们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和精神愉悦。

 于永波经常高唱革命歌曲,抒发豪情。

第九章参考资料
[1]于永波简历.中新网  2020-08-10
[2]于永波 百度百科





 
 
  • 标签:主任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5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