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政治部主任 第二部 45
[ 2024-11-24 9:34:00 | By: 天山学人szr ]
 

第二部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总政治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枢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总政治部全面主管解放军的政治工作,而政治工作是解放军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早期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人选,皆为在红军、抗战、解放战争时,威名赫赫的开国元帅或著名将领。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位总政治部主任也大多是经历过实战洗礼的军中优秀政治工作者。他们为保持人民解放军的革命本色,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世界一流人民军队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首位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一)
        
        罗荣桓元帅
罗荣桓于1949年10月至1955年底和1960年两次出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他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第一位总政治部主任。
一、优秀学子,投身革命
1902年11月26日(农历壬寅年十月二十七日),罗荣桓诞生于湖南省衡山县湘江风景秀丽而又十分富饶的寒水乡鱼形镇南湾村(今属衡东县)。原名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父亲罗国理先为童蒙塾师,后在南湾开了一个罗永隆字号的杂货铺,不久又兼卖中草药,家道开始走向小康。他添置了一些田产后,又逐渐跻身于乡绅之列。罗荣桓的母亲贺氏,娘家几代都是长工。贺氏为人善良勤劳,外柔内刚,而又笃信神佛,她一生养育了六男二女,罗荣桓在兄弟间排行第五。
罗荣桓六岁时,家庭受人诬陷,吃了冤枉官司。罗国理惨淡经营的杂货铺便一蹶不振。1910年,罗荣桓八岁。罗国理送他到书塾读书.。他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1914年,在罗荣桓家斜对过的壶山享祠,兴办了罗氏岳英小学。罗荣桓插入高小一年级。这所学校除了教国文外,还开设了算术、常识等课程,为罗荣桓打开了新的知识之窗。学习了自然科学知识,罗荣桓对过去听来的神鬼故事不再相信了。
在岳英小学,校长罗炳文不仅注意向同学们传播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还注意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罗荣桓受益匪浅,他对于历史上那些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比如坚贞不屈的苏武,投笔从戎的班超,闻鸡起舞的祖逖,精忠报国的岳飞--直到为了维新变法慷慨就义的谭嗣同等等,都非常景仰。

1915年,罗荣桓读高小二年级时,老师出了个《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题目,让同学们作文。罗荣桓在他的文章中颂扬了大禹的高贵品德,表示要学习大禹不辞劳苦,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救国救民做一番事业。校长罗炳文读了这篇文章,很是高兴,便圈点加批,把它作为范文贴到墙上,供同学们观摩学习。
1917年,罗荣桓高小毕业 〔当时高小学制三年〕 。这位十五岁的少年,在一些具有新思想的老师影响之下,开始关心国家大事了。
1919年夏,罗荣桓到长沙去读中学。他所进的谊群补习学校,不久改名为协均中学。柳直荀是该校创办人之一,他是由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和组织的新民学会的会员。
由于他经常在夜间小油灯下读书,到上中学时就成了近视眼,戴上了眼镜。
1919年12月初,湖南军阀张敬尧悍然镇压学生和工人举行的抵制日货的游行示威。长沙各界群众联合起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全市所有的中等以上学校和部分小学宣布总罢课,并发表了“张毒一日不去湘,学生一日不返校”的驱张宣言。总罢课后,罗荣桓返回故乡。他进中学的第一学期,便参加了抵制日货和驱张运动,第一次受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洗礼。
罗荣桓还乡时,父母包办,17岁的他被迫与19岁的贫家女儿颜月娥结婚。
1921年暑假,罗荣桓学习了长沙学生联合会的榜样,邀集衡山东乡土字和梦字地区的同学 ,在南湾街上一个饭铺里,成立了土梦学友联合会,罗荣桓被公推为会长。这个联合会的宗旨是“联络感情,增长知识,移风易俗,促进社会”。
在他的倡议下,土梦学友联合会决定以主要力量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为此,他们利用岳英小学的教室,办了一所农民夜校,开设国文、算术两门课程。罗荣桓教算术。在教学中,他宣传了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受到农民的欢迎。
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三年,罗荣桓一直在协均中学读书。他学习认真、刻苦,对数理和英语特别喜爱。他立志将来要当一名建筑师,为祖国建设高楼、架设大桥。
1920年,柳直荀担任了协均中学校长。他不断地将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湖南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状况向同学们作介绍。罗荣桓从中受到鼓舞,进一步认识到民众大联合的力量,并且积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
1923年夏,罗荣桓接到一位同学的北京来信。信上说,有几位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湖南籍学生,为了帮助在京准备投考大学的湖南同学补习功课,利用骡马市大街烂漫胡同湖南会馆的房舍,办了一个补习学校。罗荣桓立即只带了很少一点路费赶赴北京。尽管生活艰苦,可罗荣桓在北京的学习非常刻苦。
1924年年6月,罗荣桓考入山东私立青岛大学。罗荣桓个子比较高,在教室里坐在后排。每逢上课,他都戴着厚厚的近视镜吃力地看着教授们在黑板上书写的公式,专心致志地听课。课后认真地做作业。他的功课经常保持95分以上的好成绩。
一九二六年六月,罗荣桓在青岛大学预科结业。他由青岛乘货轮南下,准备补考中山大学。十一月间,罗荣桓返回故乡,投身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1927年5月罗荣桓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参加秋收起义
1927年8月20日,在通城县衙门口召开了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成立大会,罗荣桓任党代表,兼管账务。不久,这支农军编为共产党领导的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师部特务连。罗荣桓仍任党代表。9月初,全权负责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集会议,决定以暂编第一师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作为秋收起义的主力,会议决定,1927年9月9日举行秋收起义。第一团攻平江,第二团取萍乡、醴陵,第三团打浏阳。得手后,向西发展,然后以长沙工农起义为内应,相机夺取长沙。当罗荣桓、谭希林等率领特务连随师部到达龙门时,得悉邱部叛变,在金坪向第一团突然袭击,部队受到很大损失。
9月17日,部队转移到铜鼓县排埠和浏阳县孙家段一带,与毛泽东和在东门市受挫的第三团会合。部队休整了一天,谭特务连长由朱建胜担任。罗荣桓改任师部参谋,仍随特务连行动,与朱建胜共同指挥特务连。
9月19日,部队到达文家市,原本有五千余人的起义部队,这时只剩下一千余人。特务连还剩下七八十人,随师部住进了文家市西头的里仁学校。
当天晚上,毛泽东连夜在师部召开了扩大到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前敌委员会。在会上,毛泽东分析了形势,认为这时攻打长沙已不可能,建议部队改变计划,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沿罗霄山脉南下,寻找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会议接受了他的主张。
第二天清晨,全师一千余人在里仁学校的操场开会,罗荣桓第一次见到了久闻大名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毛委员在大会上指出“这次秋收起义我们打了几个败仗。这不要紧,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还留有队伍。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现在我们不能去打大城市,去打交通要道了。现在要找个地方休养生息。
9月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部队进行了整编,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罗荣桓任特务连党代表。毛泽东宣布,为了加强党的领导,要把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整个部队由前敌委员会领导。他还提出,在部队内要实行民主制度,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连队经济公开,官兵待遇平等。为了保障士兵的民主权利,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对军官有监督权。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三、战斗在井冈山
1927年10月7日,罗荣桓随部队到达茅坪井冈山脚下一带。十月中旬到达酃县水口。
10月16日晚上,罗荣桓和各连的党代表都到团部驻地叶家祠堂的楼上,参加了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的全团第一批新党员欧阳健、赖毅、李恒、鄢辉等六人的入党仪式。
十月二十二日,部队进驻江西省遂川县的大汾。晚上,罗荣桓在一个阁楼上主持了特务连第一次入党宣誓仪式,发展了八位新党员。
十月二十七日罗荣桓随部队到达井冈山的腹地——茨坪。工农革命军终于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罗荣桓从当连党代表开始便坚持了一条:凡是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作为无声的命令。打仗冲锋时,他和陈连长肩并肩冲在队伍的最前头,退却时又在最后面负责掩护。行军时,他的肩头经常扛着几支病号或是掉队战士的枪。宿营时,他每夜都要查铺,逐个将战士们的夹被盖好。每逢发零用钱,他和连长、司务长又总是最后去领。他自己病了,咬着牙坚持工作,可战士病了,他却要一天几趟嘘寒问暖,还要吩咐伙房给做香喷喷的病号饭…
罗荣桓一直非常注意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认为唯有如此,才能体现“支部建在连上”的重大意义。一直到后来罗荣桓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时,他都始终把做好这件事作为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一九二八年四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近一万人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罗荣桓任第三十一团第三营党代表。罗荣桓也随着红军的成长而成长起来。在打破敌人第一次“会剿”的整个过程中,他率领的第三营始终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活动。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连队工作的作风给罗荣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荣桓领导的三营这次远征湘南,行程数百里,打了十几仗,却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创造了巩固部队的新纪录,成为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铁军。
四、参加古田会议。
         
一九二九年三月中旬,红四军歼灭土著军阀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两个团,攻占长汀。在长汀,部队番号作了改变。团改称纵队,营改称支队,连改称大队。第二十八团主力编为第一纵队,第二十八团余部和特务营编为第二纵队,第三十一团编为第三纵队。第三纵队司令伍中豪,党代表蔡协民。罗荣桓任第三纵队第九支队(即原三十一团三营)党代表。
十二月二十八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的溪背村廖氏宗祠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在这一决议中,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红四军建军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奠定了红军政治工作的基础,使红军得以肃清一切旧军队的影响而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大会改选了红四军前委。会议选举了毛泽东、朱德、陈毅、李任予、黄益善、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宋裕和、田桂祥十一人为正式委员,杨岳彬、熊寿祺、李长寿三人为候补委员。
古田会议结束后不久,罗荣桓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
罗荣桓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向部队传达了古田会议决议,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和贯彻,以此作为改造这支部队的关键。罗荣桓在部队开展反流氓行为、反对打骂士兵、枪毙逃兵等不良行为。
罗荣桓又领导全纵队建立了定期检查古田会议决议贯彻执行情况制度和党课教育、士兵教育制度,同时健全了支委会、支委和小组长联席会、支部大会、小组会和党员定期向小组长作汇报等制度。
罗荣桓领导的第二纵队经过贯彻古田会议决议,部队面貌焕然,群众工作出现了崭新的气象。部队走到哪里,标语就贴到哪里。部队一驻下,战士们主动地向群众宣传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道理,调查土豪劣绅的罪恶。部队打了土豪,除完成筹款任务外,把全部东西都分给了群众。每次出发前,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支部还派人挨家挨户检查群众纪律,看看借了东西还了没有,损坏了东西赔了没有。这样,红军的政治影响扩大了,军民关系也更加密切了。队伍一出发,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恋恋不舍,齐集村头夹道欢送。
几个月的功夫,第二纵队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引起了前委的重视和注意,罗荣桓等的工作得到了前委的赞扬。
一九三○年六月间,罗荣桓代理红四军政治委员。红四军军长林彪打仗很稳重也很灵活,擅长于出敌不意,打敌人的伏击。但个性很强,不愿听取别人批评。别人颇难同他共事。作为红四军政委,除必须具备立场坚定、观念正确、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等基本条件外,还要有宽广的胸怀。既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在非原则问题上又要有容人的度量,善于忍让、谅解,以利于搞好和林彪的团结。因此毛泽东建议胸怀宽广的罗荣桓代理红四军政委。
当时打AB团活动,是由于在斗争形势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中共党组织对红军内部的敌情作出了错误估计。当时的罗荣桓还无法分辨这一是非。但是由于他保持了比较清醒的头脑,具备优良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仍然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由于他的亲自干预,红四军杀人相对地说比较少。这一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尽管后来他因此被某些领导人看成是“右倾”,但他却减轻了打AB团对部队造成的伤害,保持了部队的战斗力,从而为即将来临的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五、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
十二月三十日,林彪、罗荣桓率领红四军插到龙冈以北,同红三军团、红三军、红十二军一道,围歼敌第十八师,活捉敌师长张辉瓒,接着又歼敌第五十师之一半,胜利粉碎了第一次“围剿”。
一九三一年初,蒋介石又派何应钦为总司令,率领二十万大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红军立即与敌人脱离接触,向南撤到广昌、宁都一带。在这一期间,罗荣桓以主要精力抓反“围剿”的政治工作。他召开了红四军政工会议,总结了第一次反“围剿”的政治工作经验,布置了反“围剿”的政治工作。
五月十四日,敌两个师离开富田向东固前进。有利战机出现了。十六日下午,四军抢占九寸岭、观音崖两处隘口,与敌激烈战斗,歼敌一个多师。红军随即向东横扫七百里,十五天打五仗,俘获人枪二万余,胜利粉碎了第二次“围剿”
一九三一年七月一日,蒋介石又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三十万大军象洪水一般,由北而南,汹涌而来,一下子几乎占领了全部中央根据地。红军冒着酷暑,绕道千里,从闽西经根据地底部到瑞金再到兴国高兴圩地区集中。八月七日清晨在莲塘全歼上官云相师一个旅,下午在良村又将敌郝梦龄师二个多团歼灭。在历次战斗中,罗荣桓都非常注意做好伤兵的政治工作。每次战斗结束,他都要亲自检查伤兵的安置,走到担架旁对伤兵进行慰问,逐个询问伤员,伤在哪里,感觉怎样,及时将前线的胜利消息告诉给伤员,鼓励他们到后方安心养伤,痊愈以后再返回前线杀敌。
八月十一日,罗荣桓等率红四军和红十二军相配合,冒雨进攻黄陂,歼灭毛炳文师四个团。
九月间,寻找红军主力一再扑空的敌人开始撤退。红四军和三军团攻击高兴圩之十九路军,打成对峙。当时罗荣桓脚伤已经化脓,行动十分不便,未愈便又上前线,与林彪率部于九月十五日在方石岭将敌五十二师歼灭。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一九三二年三月十二日,红一方面军进行了整编,将红四军和红十五军编为第一军团,由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任政委、陈奇涵任参谋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
三月下旬,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组成东路军入闽,罗荣桓兼任东路军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白天忙着开会,参与制定作战计划,晚上还要拟定政治工作计划,准备对部队的动员材料,撰写交付石印的安民布告稿,每天都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十九日,毛泽东指挥部队攻克漳州。
在红军入城之前,罗荣桓认真抓入城的政治工作。他召集了由各军政委、主任参加的政工会议,要求各部队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及关于入城的各项规定,要求宣传队全体出动,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进城后,罗荣桓带领政治部机关便象一盘机器一样运转起来。部长们和干事们都分了工。有的抓工会、农会,有的抓工人纠察队,有的准备“五一”庆祝大会,有的参加调查敌产,有的发动群众、扩大红军,有的检查群众纪律。各部队的宣传队都撒到了街头巷尾,张贴了在汀州印就的、以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名义发布的布告和标语,进行演讲,揭露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投降政策,宣传共产党和红军抗日救亡的正义主张。
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与主张很快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他们或奔走相告,或写信发报,消息迅速传播到厦门、福州、广州、上海、港澳,乃至海外,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更加扩大了。
第四次反“围剿”是在毛泽东已离开红军领导岗位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朱德和周恩来仍然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战术进行指挥,作战取得很大胜利。1933年二月十一日,“左”倾领导者强令一军团攻南丰,不克。十三日,国民党军向南丰增援。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毅然撤兵,秘密转移到广昌以西隐蔽集结。二月二十七日,在黄陂地区运用大兵团伏击的战法,歼敌第五十二师全部和第五十九师大部,俘师长李明、陈时骥。
三月二十一日,红军在草台岗地区向敌第十一师猛攻,歼其大部,重创敌援军第五十九师残部和第九师一部,基本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一九三三年三月十日,罗荣桓主持了一军团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政治工作的总结。
四月中旬,罗荣桓奉命离开了一军团,担任江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
罗荣桓到任不久,已经搬到苏区的临时中央即派人来督促反江西的“罗明路线”。省军区指派政治部青年部长钟发宗发言。钟在会上说,过去不认识邓、毛、谢、古,对他们提不出什么意见。中央来人大发雷霆,当场指斥钟是“机会主义的发言”。眼看钟发宗过不了关,罗荣桓和军区司令陈毅商量后便决定立即将钟发宗调到三分区去当政治部主任,把钟保护起来。
1933年六七月间,罗荣桓又被任命为军委总政治部巡视员和总政治部武装动员部长。负责扩大红军工作。
1933年9月,蒋介石出动五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为应付规模日益扩大的战争,中共中央再一次提高了扩大红军的要求。罗荣桓被任命为扩红突击队总队长。他带了张爱萍等人深入到乐安、宜黄一带农村,挨家挨户进行扩红。由于罗荣桓在扩红运动中做出优异成绩,一九三四年一月五日,中央在《关于扩大红军突击月总结的决定》中宣布,将罗荣桓、罗迈(李维汉)、毛泽覃等各突击队的领导者的名字“放在各报纸扩大红军突击运动的光荣红版,在各种小册子、会议与报纸上解释与宣传他们的工作经验,教育全党同志”。
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一日,罗荣桓出席了在瑞金沙州坝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上,罗荣桓由于扩红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获得一枚银质奖章。他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一九三四年九月,罗荣桓被调到红八军团任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部队大都由新兵组成。罗荣桓一到职便匆匆下部队进行反“围剿”动员。
十月十七日,红八军团奉命撤离兴国县古龙岗地区,进行战略转移。




 
 
  • 标签:主任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4 - 11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