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四章 第四位总政治部主任(代) 贺昌(三)
八、力荐邓小平出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
1931年8月在中央苏区反“江西罗明路线”中,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邓小平。受到党内“左”倾领导者的迫害,被打成邓、毛、谢、古“毛派”头子,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并被撤职,妻子也离他而去。邓小平事业和家庭均受重创,陷入他人生的第一落。在邓小平落魄之时,了解邓小平并欣赏他的工作能力的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贺昌,热情地向他伸出援手。贺昌向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力荐邓小平。在王稼祥的大力支持下,邓小平出任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又担任《红星》报主编,走出了人生第一个低谷。
九、留守中央苏区,壮烈牺牲。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贺昌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主力红军走后,国民党军队很快占领了中央苏区。然而,中央分局主要领导项英执迷于主力红军很快就会打回来,重建中央苏区,迟迟不肯转变思想方法、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致使苏区人民和留下打游击的红军陷入越来越艰险的境地。1934年11月23日,苏区的最后一个县城会昌县城被敌占领。这期间,中央分局开会讨论目前形势及对策。以项英为代表的一方仍然主张倾全力保卫苏区,等待主力回师反攻。中央军区的主要任务是"掩护主力红军的转移,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以陈毅为代表的另一方则主张转变思想,分散游击,保存力量,待机而动。贺昌这些日子常跟陈毅在一起谈论局势与出路,总结红军历次反"围剿"和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教训,两人的看法不谋而合,会上便理所当然地支持了陈毅的意见。但项英此时是"老大",他说了算,事情就只有一天天坏下去。贺昌和陈毅多次提出改变斗争方式,开展游击战争。这一建议在12月中旬召开的苏区中央分局会议上,得以通过。
这时,严重的营养不良加上操劳过度,贺昌的身体己很虚弱了。可他不肯稍怠,为了组织、指导群众游击战争,他和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李翔梧一道,天天工作到深夜,赶写《中共中央给中央分局训令的讨论提纲》和供各红军独立团、营及游击队使用的政治军事教材《节省子弹和收集子弹壳》、《巩固我们的部队》等文件,把双眼熬得血红血红。为了适应开展游击战争的需要,开办了游击队干部训练班,贺昌亲自为学员们讲解游击战争中如何加强部队政治工作。这些措施,对于巩固部队,稳定军心和民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时跟中央分局一起行动的工农剧社的小演员们,却没有贺昌他们那样的焦虑与烦恼,一派"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样子。孩子们仍然满以为红军出征不过像往常一样,一两个月打了胜仗就归来,开个祝捷会,大家欢欢喜喜。因而还是每天天刚亮就起身排演、操琴、练歌,准备祝捷会上的演出。贺昌见此情景,只有苦笑。他思量着应当把眼前的真实情况告诉剧团的孩子们,使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和行动准备,才能应付各种突发事变。一天早上,贺昌带着彻夜工作的疲惫之身,一颠一跛地来到同在中央军区政治部工作,担任政治部组织部长兼地方游击政治部主任的袁血卒面前,笑微微地叫他一声"丘八"(因为袁血卒一直在军队工作),接着说:"剧团的小孩子们太天真了,整天'胜利的号炮'(歌词中的一个重句)……你去告诉他们,我们中央苏区的形势是紧张的,任务是艰苦的,过份的乐观的宣传是脱离实际的。告诉他们准备吃苦,准备爬山,准备背包袱打仗……"剧团与政治部各住一个山头,看得见,靠得近。贺昌让袁血卒去传达他的意见,除了袁血卒年轻力壮外,还因为袁血卒的爱人也在剧团工作,可以趁便会会面,说说体己话。这也是他对同志关怀的意思。
进入1935年后,形势更加凶险。地主还乡团和国民党军队,穷凶极恶地对中央苏区的每一个地方进行反攻倒算、搜山"清剿"。他们的口号是:"茅草过火,石头过刀,筷子过斩,人要换种"。中央苏区眼看大势去了。这时,发生了原中央政府秘书长、时任中央政府办事处秘书长的谢然之叛变投敌的事。贺昌得悉后十分气愤,当即要李翔梧写篇文章予以揭露抨击。李翔梧奋笔疾书,写成《给叛徒们以无情的打击》一文,以社论名义发表在《红色中华》报上。
这年2月4日,恰逢农历春节,贺昌参加了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在驻地井塘村召开的专门讨论突围问题的会议。2月5日,是农历正月初二,遵义会议上刚刚确立红军和中央苏区主要创立者毛泽东领导地位的中共中央,十分关注项英、贺昌与陈毅等留守苏区的红军将士的安危,接到在苏区的中共中央分局的两次请示急电后,迅速发来"万万火急"的指示电,明确要求中央分局立即改变组织形式和对敌斗争方式,将部队和机关划整为零,分散行动,使之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应,同时指示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区分会,由项英任主席,贺昌与陈毅任委员。项英收到"万万火急"电报,很快在分局驻地--时属瑞西县小密区公馆乡的井塘村(今江西于都县黄麟乡井塘村)召开分局会议,对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进行讨论。贺昌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将分局、办事处和军区人员分散到各地去打游击。正月初四即2月7日晚上,工农剧社的"火星"、"战号"、"红旗"三个剧团举行了在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次演出。此后,他们就要分散到赣南军区去打游击。袁血卒为此先到赣南军区驻地--于都南部的黎板桥,与红军早期高级将领、革命家、时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一道进行具体安排。刘伯坚很担心贺昌的伤腿,让袁血卒从他那儿挑了一匹黑骡子带回去给贺昌用。
1935年2月上旬末,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中央军区机关人员和红二十四师余部,分头离开井塘村,往福建长汀和于都禾丰(今江西于都县禾丰镇)转移。中央政府教育部长瞿秋白、临时法庭主席何叔衡,各以多病之身和年迈之躯参与转移,不幸被敌包围,瞿秋白被俘后被害,何叔衡投崖自尽,壮烈殉职。贺昌随项英、陈毅虽然安全到达禾丰地区,形势却一日坏似一日。他们被敌人包围压缩在于都南部狭小地带,随时都有被消灭的危险。
2月下旬,中央分局决定,立即按照游击战争的具体要求,组织被困机关及部队陆续离开于都南部,分路突围,红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向湘南、第七十二团的大部分向闽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贺昌与项英、陈毅等由第七十团担任掩护,从禾丰转移到上坪山区。
3月上旬,送走各路突围部队后,贺昌与项英、陈毅等领导同志身边仅有红二十四师第七十团和中央军区直属队担负掩护任务。突围的目标是穿过会昌封锁线,越过会昌的天门嶂山脉,向福建长汀西南山区转移。
3月9日,红七十团番号撤销,全团官兵与中央军区直属队编为4个大队。下午3时,贺昌冒雨在山上一间老百姓的破烂香菇棚里,为4个大队的指挥员布置了突围任务,并作突围前的最后动员。他拖着重伤的右腿,慢慢把它搁到长櫈上,镇定而又坚毅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主力红军已经胜利地进入贵州的第二个大城市遵义,并在那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并给了我们今后斗争的指示。现在,我们是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弹缺粮缺,特别在这深山之中,孤军作战,形势是严重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游击战争,我们必须突破敌人的包围……。这是考验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红军干部对人民忠心的时候,也是考验每个同志对共产主义事业忠心的时候。为了保卫苏维埃,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要以百倍的决心和勇气,同敌人战斗到底,直到流尽我们的最后一滴血。"就在突围动员的当天,贺昌要炊事员把他那匹黑骡子杀了,煮给已经3天没有吃上一顿饭的同志们吃。
3月9日下午3时许,突围开始。由于项英坚持要把发往中共中央的电报发出去,一直拖到下午4时,贺昌不得不带领一个营的人先走。陈毅叮嘱他:"你无论如何要过会昌河,你先过河掩护我们。我和项英同志在最后一批。"并交待他过会昌河很危险,要小心。
次日凌晨,会昌河那边传来枪声,陈毅很为贺昌担心。而不幸的事终于发生:敌人发现突围转移到会昌与福建交界的贺昌及其所部后,随即重兵合围,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突围中,贺昌虽身负重伤,但仍以非凡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身先士卒,率部分战士冲出了重围。当他与战士们转移到会昌天门嶂山区归庄村时,再次负伤,并重新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时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重伤在身的贺昌宁死不当俘虏,在敌人向他扑来之际,高呼 "红军万岁",举枪射向自己的胸膛,为人民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实现了他自己的誓言。时年,贺昌29岁。当天下午,陈毅惊闻凶讯,顿足不已。在这次突围行动中,像贺昌一样为革命壮烈自我牺牲的,还有他的亲密战友李翔梧。
十、后世纪念
1、贺昌故居
贺昌故居位于山西吕梁市柳林县柳林镇贺昌村,贺昌故居,坐北向南。东西长24米,南北宽28.4米。属于清代风格。旧址原布局不详,现存砖券正窑、东窑各3孔,东窑青条砖砌筑,券脸两伏两券,上砌十字花挡墙;东南侧为大门,青条砖砌筑,劈设板门两扇,大门上嵌有“耕读传家”的木匾。
贺昌故居是第五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柳林县贺昌烈士纪念陵园,位于贺昌烈士的家乡山西省柳林县县城西南,占地面积12948平方米。
贺昌纪念碑。
1984年,柳林县人民为纪念贺昌烈士的丰功伟绩,由贺昌村委捐地,团县委开始筹建,1985年碑体竣工,胡耀邦和聂荣臻亲自为纪念碑题词。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关心下,先后投资110万元修建了陈列馆、贺昌雕像、3个风景亭,50米花架、占地4亩的莲花湖。莲花湖面为柳林地形图,湖的中央有莲花岛,岛内四面曲桥相通,寓意柳林四通八达,人民安居乐业。
1987年,贺昌烈士陵园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政府又将其编为隶属民政局管理的全额事业单位,现有管理人员6名。
1995年中共吕梁地委、吕梁行署确定其为吕梁地区爱国主义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五一"、"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来这里瞻仰、凭悼先烈的人数达十万人次。
2021年6月30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第四批国防教育基地。2021年11月,入选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
第四章 参考资料
[1]贺昌 百度百科
[2]贺昌——精通多种领导工作的英才 中红网 2015-03-3
[3]贺昌同志生平.中共吕梁市委老干部局 2021-06-23
[4]贺昌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