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二章 第二位总政治部主任 毛泽东(四)
八、创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必须像俄国那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0年2月,李大钊伴送陈独秀离京赴天津以避军警的逮捕,途中两人详细讨论了关于建党的意见。陈独秀迁居上海后,陈、李双方分别在南方和北方着手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
1920年6月,毛泽东在上海期同陈独秀讨论过自己读过的马 克思主义书籍,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还与方维夏、何叔衡、彭璜、陈昌等人一起,联络教育界、新闻界和社会知名人士仇鳌、姜济寰、易培基、包道平、贺民范等人,发起组织湖南俄罗斯研究会。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成员有陈独秀、俞秀松、李达、李汉俊、沈玄庐、邵力子、陈望道、赵世炎、周佛海、沈雁冰、李季、陈公培、施存统等人。同月,俞秀松、张太雷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指导下,建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0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张国焘、邓中夏、张申府、高尚德、缪伯英、罗章龙等。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于1920年11月组建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下半年,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新民学会、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等进步团体的活动中开展建党工作。毛泽东认为建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毛泽东还同李大钊、陈独秀取得联系,秘密地进行建党准备。
1920年10月间,毛泽东接到了陈独秀、李达从上海寄给他的一封信和若干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以及陈独秀和李汉俊创办的《劳动界》,还有在上海正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陈独秀、李达在信中通报了他们在上海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情况,要求毛泽东在湖南也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
毛泽东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影响和要求下,与何叔衡等人积极着手筹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首先在湖南第一师范、商业专门学校、第一中学的进步学生中寻找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对象。毛泽东还将周世钊邀至文化书社,拿出陈独秀、李达的来信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给周世钊看,并要他也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1920年11月初毛泽东与何叔衡、萧铮、彭璜、陈子博、贺民范共6人,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在长沙秘密成立。
同时,毛泽东积极开展筹备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他在第一师 范、商业专门学校、第一中学等校的先进学生中 ,寻觅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的对象。并托张文亮等代觅团员同志。12月7日,张文亮来到文化书社,和毛泽东、彭璜一起商议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事。毛泽东等准备待陈独秀来湘再开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
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他们一不置嫁妆,二不坐花轿,三不布置新房,四不办酒席,五不举行婚礼仪式,结为革命伴侣。两人育有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
因陈独秀赴广州,不能来长沙,1921年1月13日,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由毛泽东任书记。
九、出席中共一大,建立中共湖南支部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与上海的共产主义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商议,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于是,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向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和旅日党组织发出通知。上海发起组代理书记李达,给毛泽东发来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邀请信件。
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湖南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从长沙小西门码头出发,趁着暮色,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小火轮。
毛泽东和何叔衡从长沙坐船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抵达上海后,毛泽东、何叔衡住进了位于上海法租界白尔塔路389号(今大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同住在这里的还有来自北京、济南、武汉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 租 界 贝 勒 路 树 德 里 三 号( 现 为 兴 业 路 七 十 六 号 )开幕。
中共一大会址
全国各地共产主义组织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张国焘、陈公博、周佛海及包惠僧参加了会议。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出席会议。
会议由北京代表张国焘主持,毛泽东和周佛海任记录,刘仁静任国际代表的英文翻译。7月24日的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发言,汇报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工作情况,包括组织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人运动的开展以及经验教训。7月30日晚,会址突遭法租界巡捕房暗探闯入侦查,经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与会代表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在游船上开了最后一次会议,李汉俊、马林、尼柯尔斯基、陈公博未出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规定党的奋斗目标规定、组织原则和纪律;通过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 ,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
中共一大的胜利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有了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中共一大闭幕后,毛泽东、何叔衡由上海回到长沙后,就开始组建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先后发展夏明翰、郭亮、彭平之、陈子博、杨开慧、易礼容、毛泽民等革命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0月,长沙的党员数超过10人,建立中共湖南支部的条件成熟。
192年10月10日,在长沙城外的协操坪丛林里,毛泽东、何叔衡主持开会,毛泽东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情况及其党纲、决议,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毛泽东被选为支部书记,何叔衡、易礼容为支部委员。会议决定把发展党的组织、组织工人队伍、领导工人运动和培训干部作为支部当前主要任务。这一天是中华民国十年十月十日,毛泽东等人称这一天为“三十节”,以此作为中共湖南支部成立纪念日。
中共湖南支部的秘密机关设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毛泽东寓所。
中共湖南支部成立后,派共产党员深入各学校、报社、工厂的先进分子中交朋友、做工作,慎重地吸收学生、教职员、新闻记者、工人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先后在长沙市内的船山学社、湖南第一师范、省第一中学、省甲种工业学校、省商业专科学校和粤汉铁路新河车站、湖南造币厂、黑铅炼厂、电灯公司、第一纱厂中发展党员。随后,又在衡阳、安源发展党员。
中共湖南支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一个省级党组织。它的成立,使湖南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
十、领导安源工人运动
1921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煤矿,考察安源工人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开展工人运动的条件基础。准备在安源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位于湖南东部的安源是一座偏僻的小镇。这里的大煤矿和从湖南株洲到萍乡的铁路,合称安源路矿,共有17000多名工人。路矿中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锐,蕴藏着雄厚的革命力量。
安源煤矿,是从1898年起由德国人和日本人共同开采起来的,成了日德资本控制的汉冶萍公司的一部分。它们的管理方式是采用封建把头制。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矿工每天劳动长达12小时,工资低微;矿井没有安全设备,经常发生冒顶、透水和瓦斯爆炸等严重事故,致使工人不断伤亡。在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有24座基督教堂,却只有一个小小的医疗所为6000名工人治病。矿长和封建把头还时常打骂工人,甚至滥用私刑。煤矿工人生活十分悲惨,繁重体力劳动使工人们都累得麻木了,工人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少年进炭棚,老年背竹筒;病了赶你走,老了不如狗。”
毛泽东特别关注安源工人的潜在力量。他这一次来,身着白布长衫,沿着铁路步行来到了安源,他脱下长衫,换上和工人一样的衣裳。毛泽东下矿井,住陋店,入工棚,进车间,交工友,访民苦,察民需。在安源工人身上,毛泽东发现和寻找到党的组织发展要落地生根必须紧紧依靠的阶级基础和阶级力量。
1921年12月,毛泽东带着李立三、毛泽民、张理全来到了安源煤矿。这是毛泽东第2次到安源考察。毛泽东来时就脱掉长袍换上了破旧的上衣,头戴草帽,脚穿草鞋,看起来土气多了。
他们住在一家简陋客店里,一连几周以参观者的身份深入矿井、工棚、餐厅、宿舍,了解矿工们的疾苦,毛泽东来到矿井下,掌子面通风、排水严重不良,一头热得出不了气,烫得脚起泡,工人们叫它‘火焰山’,一头淋水似雨,积水成河,工人叫它‘水牢’。工人使用粗笨的原始工具,有的侧躺在地上挖煤,有的拖着沉重的煤筐爬来爬去。口渴了,喝一口煤黑水,热得受不住了,就到臭水沟里泡一泡。毛泽东到了掌子面,看见工人一个个赤身裸体,全身沾满了煤灰,只有头上围条布手巾,关心的问工人们为什么不穿衣服?工人悲愤地告诉他:洋人、资本家只顾自己发财,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工人没有任何劳动保护用品,都是自备一块‘3尺布’,在井下包着头当矿帽,出井时围在腰上当遮羞布。工人赤身裸体,还常常无辜挨打,动不动就被洋人、资本家、工头打得皮开肉绽。毛泽东听了工人们的诉说,坚毅的脸上,充满了对工人无限的同情和对资本家的愤慨。他说:你们为他们做工还要挨打,他们真不讲道理。你们真苦啊!毛泽东告诉大家,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他打了个比方说:路上有块石子,大老板看到随便把脚踢一下就踢开了。但要是把许多小石子掺上沙子石灰组成团,就会坚如磐石,大老板想搬,也搬不动了。工人们组织起来,结成团体,就能把压在我们头上的帝国主义、地主、资本家掀掉,打倒剥削者,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世界。
晚上毛泽东还邀请一些工人到小伙铺里座谈,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号召他们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矿工们向毛泽东提出要求,请他派人来煤矿指导工作。他当即允诺,指着身边的李立三说:
“就请李先生来辅导你们吧。”
1922年1月,毛泽东派李立三、蔡增淮等人到安源路矿去开展工人运动。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到2月中旬,党组织已经发展到30多人,秘密建立了湖南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以李立三为支部书记的安源党支部。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支部。5月1日,安源正式成立了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指挥部——路矿工人俱乐部。后来,毛泽东为加强路矿工人俱乐部的领导力量,又派蒋先云到安源,参加俱乐部的领导工作。
1922年5月中旬,毛泽东第3次来到安源,召开安源路矿党支部会议。要求安源党支部和路矿工人俱乐部注意斗争策略,千方百计为工人说话办事。吸引更多工人加入工人俱乐部。
1922年9月10日,毛泽东乘火车赶往安源。他召集蒋先云、朱少连等安源党支部及俱乐部负责人开会。大家分析了安源的形势,一致认为安源罢工的条件也已经成熟了,目前最急需的是发展工人俱乐部会员,为罢工做好准备。
毛泽东和党支部成员研究罢工方案。他提出了“工人万岁”的口号和“哀兵必胜”的策略。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大力争取群众,争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孤立分化安源路矿当局。
毛泽东在离开安源前给在醴陵的李立三写了一封信,要李立三迅速回安源领导俱乐部的工作;并进一步说明“哀兵必胜”的道理。他说一定要以“哀而动人”的口号,争取社会的同情,鼓励全体工人做义无反顾的斗争。
1922年9月11日,毛泽东派刘少奇、黄静源、毛泽民到安源协助李立三领导罢工,由刘少奇担任安源工人俱乐部主任、工人代表,李立三任罢工总指挥。9月14日凌晨,随着汽笛长鸣,安源路矿17000多名工人冲出矿井,冲出工房,手持手镐、斧头、铁棒,大声疾呼:“罢工!罢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大罢工开始了。在安源党支部和工人俱乐部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安源路矿工人的罢工取得了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的斗志。
1927年9月初,毛泽东身着蓝粗布便装,手拿已经被风撕裂了的油纸伞,踏着山道上的泥泞,第5次来到了安源,主持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
1930年9月下旬,毛泽东最后一次来到安源扩红筹款,带领千名参加红军的安源工人,踏上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艰辛奋斗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