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巩乃斯河畔琐忆 连载3-1
[ 2022-6-23 21:12:00 | By: 天山学人szr ]
 

伊犁巩乃斯河畔琐忆 连载3-1

作者:天山学人(孙祖荣)

 一)

秋季是新疆最美好最动人的时光,也是新疆旅游的黄金季节,新疆的夏季比内地大约要晚两个月。七月下旬开始,毗邻新疆著名旅游景区那拉提的四师七十一团,突然热闹起来了,来自中央、外省市、自治区、兵团、各师团的领导、访客蜂拥而至,都要七十一团陪同游览那拉提景区。

那拉提景区,位于新疆新源县境内,地处天山腹地,在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河谷东端,有"人间天堂"之美称。

   

                 美丽的那拉提

那拉提景区是和乌鲁木齐(昌吉)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并列的第四家疆内国家5A级风景区。该景区位于东经85°17-28,北纬43°01-15之间,总面积4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年降雨量在880毫米左右。景区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三面环山,巩乃斯河蜿蜒流过,可谓是"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大自然的恩赐,使其形成了风光秀丽、环境幽雅、植被丰富的天然地貌。它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塞风光。 在新疆浩瀚大漠中,这个曾被成吉思汗二太子察合台西征时命名的"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那拉提(蒙古语)犹如一块镶嵌在黄绸缎上的翡翠,格外耀眼。这里山峦起伏,绿草如茵,既有草原的辽阔,又有溪水的柔美。既有群山的俊秀,又有松林如涛的气势。她以特有原始自然风貌,向世人展示天山深处一道宛如立体画卷般的风景长廊。这里居住全国十分之一的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而著称的天山儿女--哈萨克族,至今仍保留着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草原文化。

那拉提景区主要展示巩乃斯草原自然风景及哈萨克民族风俗,是新源县旅游资源的精华所在,包括了那拉提度假村、那拉提草原、跑马场、巩乃斯河漂流及天山大峡谷、哈萨克民俗风情园等。除美丽的自然风光外,这里还为游客表演具有浓郁哈萨克民族风情的姑娘追、阿肯弹唱、赛马、摔跤、夜间篝火晚会和俄罗斯风情歌舞等节目,游客不仅可以观看,而且可以参与其中,在这里游客还可品尝到哈萨克民族食品。那拉提景区内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白然环境,使之成为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北山羊、雪豹、马鹿、盘羊、雪鸡等。

景区自南向北由高山草原观光区、哈萨克民俗风情区,旅游生活区组成,已建成为投资6000多万元的多功能旅游接待基地,达到接待2500人的规模,完成了道路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免冲环保厕所、民族歌舞演艺厅等一批基础设施和经营性项目。景区成功实现无机动车辆管理,24小时保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保护与开发并进的目标。新增有阿西姆民族歌舞演艺、哈萨克马背体育活动、太空球、热气球、牵引伞、射箭、漂流等娱乐项目。以国有、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的那拉提草原山庄、那拉提度假村、那拉提国家森林公园就像三颗耀眼的翡翠镶嵌于景区内,1200间高、中、低档客房极大的满足了游客的食宿需求。

那拉提风景区是新疆著名景区之一,2001年被命名为国家AAA级风景区,2004年初被命名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那拉提风景区的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显示了新源旅游业已成为发展潜力最大、带动力最强的朝阳产业。那拉提旅游支线机场,又为那拉提风景区今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景区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54月,那拉提草原被上海吉尼斯世界总部授予"哈萨克人口最多的草原"10月被评定为全国六大最美的草原之一,12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风景区。2011年伊犁那拉提旅游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风景区。

七月份下旬的一天,伊犁州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今年在那拉提草原举行,七十一团照例收到了请柬,段政委安排刘副团长和我代表七十一团参加大会,报到那天,我们一行四人下午三点多乘车赶往大会结合地点,新源县一位副县长和附近的一位镇委书记接待了我们,待我们完成报到手续后,已是下午五点多了。大会组委会工作人员把我们安排在主会场附近一位蒙古族牧民家中,这位蒙古族牧民家境应该比较殷实,蒙古包又新又宽敞,蒙古包里中央安了一只火炉,铁管烟筒穿过蒙古包顶把烟尘排除包外,炉火正红,煮着醇香的奶茶。

新源县那位副县长和镇委书记陪我们一行在蒙古包里厚厚的红毯上坐定,牧民的妻子-一位40多岁的蒙古族妇人,在我们面前的长条茶几上摆了奶疙瘩,热腾腾的奶茶。新源县那位副县长和刘副团长是老相识了,他们热烈的聊了起来,大约6点左右,副县长因公务繁忙,就与我们一一握手告辞,安排镇委书记陪我们。

蒙古族牧民朴实、热情,晚餐相当丰富、大盘热气腾腾的鲜嫩的手抓羊肉,熏马肠和油馕,更少不了山里牧民的最爱-高度白酒。镇委书记非常热情,不停地向我们敬酒,我虽酒量很差,但情势所迫,也不得不拼命应付,几个回合下来,就一败涂地,就差现场直播了,刘副团长看我实在不行了,替我喝了五六杯白酒,那天晚上,刘副团长却因此喝多了。我心里既非常感动又十分内疚,让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团领导为我替酒,内心极为不安。刘副团长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永远铭记在心。

第二天上午,在美丽的那拉提草原上,伊犁州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隆重开幕了。

伊犁那达慕大会歌舞

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套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蒙古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

   

              那达慕大会赛马

赛马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偶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凝重华贵的威严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着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那达慕大会摔跤

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参加比赛的摔跤手人数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等。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但不许抱腿,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摔跤比赛紧张刺激,我们情不自禁地和周围各族群众一起为选手们大声呼喊加油,为他们助威。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项”的项目之一,也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

   那达慕大会射箭

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蒙古族射箭比赛分近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近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

那达慕大会射箭骑射

 射箭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射箭比赛也非常精彩,我们看到津津有味。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各族群众观看。

因惦记团里的工作,为期5天的那达慕大会我们只参加了一天,就打道回府了。


 作者简介:天山学人szr(孙祖荣), 教授,广东省情咨询专家, 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曾任副团长,高校副院长。祖籍西子湖畔,长于天山脚下,现居羊城。

 
 
  • 标签:伊犁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2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