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司令1
[ 2025-8-29 10:08:00 | By: 天山学人szr ]
 
          《海军司令》
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具有在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战的军种,其主要任务有:一是消灭敌战斗舰艇和运输舰船,破坏敌海上交通运输;二是袭击敌海军基地、港口和海岸附近的重要目标;三是协同陆军、空军进行反袭击,保卫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目标;四是协同陆军、空军进行登陆作战和抗登陆作战;五是进行海上封锁和反封锁作战;六是保护我海上交通运输、渔业生产、资源开发、科学实验和海洋调查的安全 。
海军指的是一个国家对海上军事和防御的全部军事组织,包括船只,人员和海军机构。在海上作战的军队,通常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海军陆战队、海军岸防兵及各专业部队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英文:Navy of the CPLA [45],或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缩写:PLAN 或PLA Navy [3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上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保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主要军事力量 ,海军在解放军内为一个独立军种,级别为正大军区级。其指挥机构为海军司令部,以及海军政治部、海军后勤部和海军装备部。 [43]海军主要由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部队、海军陆战队、岸防兵部队等组成 [41],具有在水面、水中、空中作战的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要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的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下辖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海军各类院校和科研、试验机构等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现列装了以航空母舰、新型驱逐舰、新型潜艇、新型战斗机为代表的新一代主战装备,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新型导弹、鱼雷、舰炮、电子战装备等武器系统陆续交付使用。海军拥有大型区域防空舰、核动力潜艇等世界先进武器装备,海军航空兵已装备了轰炸机、巡逻机、电子干扰机、运输机等类型的新型作战飞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现役舰艇总吨位仅次于美国,是西太平洋地区最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力量。
海军司令员是海军的一号首长,负有指挥海军,建设海军,发展海军,保卫祖国海疆的最重要责任。
自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以来,人民海军经历了多位司令员,他们都是人民军队特别优秀的高级将领,为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为保卫伟大祖国的神圣海疆,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革命化现代化强大人民海军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一章 第一位海军司令 张爱萍(一)

      
1949年4月23日张爱萍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他是解放军第一位海军司令员。
一、农家少年,投身革命
张爱萍1910年1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春入达县中学,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任学生会副主席。1926年4月张爱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8月张爱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罗江口党支部书记、临时县委委员,积极组织学生、群众进行革命活动。1929年6月张爱萍赴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任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委员、副书记。张爱萍曾两次遭外国巡警和国民党保安队逮捕,在狱中进行了坚贞不屈的斗争,保持了革命气节。
二、战斗在红军队伍中
1929年12月张爱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14军1师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中队长、大队长。在攻打老虎庄、泰州的战斗中,张爱萍作战勇敢,左臂负伤。
1930年底,张爱萍同志到中央苏区工作。历任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共青团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共青团万(安)太(和)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部训练部部长、参谋长、总队长,中央反帝拥苏大同盟青年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张爱萍参与创建少共国际师和红军后备兵源的组织动员工作,创作了少共国际师师歌歌词,参与编辑团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主编少先队中央总队机关刊物《少年先锋》,发表数十篇文章。先后参加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春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9月张爱萍任红3军团第4师第12团政委。长征中,张爱萍历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第11团、第13团政委。在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勇夺娄山关、大战老鸦山、保卫遵义城以及抢占白层渡口、金沙江堵敌、青石嘴痛歼敌骑兵等战役、战斗中,张爱萍率部英勇战斗,冲锋在前,多次担负军团前卫和后卫,为红军主力开道,掩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的安全作出贡献。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了改编,以刘志丹的陕北骑兵为基础,组建了第一支在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的骑兵部队,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一团,张爱萍被任命为团长兼政治委员。当时,为配合红军主力东征,张爱萍率骑兵团一举荡平了盘踞在北部三边地区的马匪武装。在消灭这股被当地人称作是“泼跛子”骑匪时,副团长霍海元牺牲。部队随即奔赴安边,与蒙汉支队联合作战,骑兵团返回瓦窑堡,路经青阳岔时,得知边区政府被一股游匪给端掉了。张爱萍率大部追击,这帮游匪见红军穷追不舍,只得丢弃掠来的人和物。但被俘的干部群众怒不可遏,强烈要求活捉匪首,张爱萍当时是犹豫了一下,连续打下来,部队已经很疲劳了。但匪巢就在眼前,哪有放过之理,于是一场夺占敌人营垒的攻坚战开始了。打进去后,除了弹药粮秣,俘获的敌人并不多,一查才知道,那个人称炮兵张营的匪首带了他的人马出外游猎去了。所谓游猎就是去抢劫。事后才知道,正巧他返程,听说老巢给端了,就在红军撤回的路边设下了埋伏。又是赶巧,张爱萍预先安排掩护的那个营偏偏这时又撤离了警戒位置。他们久等大部队不来,不放心,擅自决定向这边靠拢接应。这就给了敌人设伏的条件。此役骑兵团损失惨重。
张爱萍败不馁,刻苦学习骑兵技术和战术,很快成为优秀的骑兵指挥员。为配合红军大部队东渡黄河抗日,张爱萍率部转战长城内外的榆林、靖边、定边、安边地区,纵横驰骋,屡建奇功,有效地牵制了敌军。1936年6月,张爱萍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上半年,张爱萍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
三、抗日战场逞英豪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爱萍同志受毛泽东同志委派赴上海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组织沪杭宁地区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春,张爱萍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做统战工作。同年4月下旬,张爱萍赴浙江金华进行统战工作,秘密发展党员,组织抗日队伍。8月中旬赴河南确山,发展武装力量,组建新四军挺进纵队。1939年1月张爱萍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同年6月,张爱萍赴津浦路东开辟敌后根据地,任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处长,广泛团结、扩大抗日力量,仅用3个月就建立了包括5县16区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同年12月,张爱萍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开辟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后任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1940年8月,张爱萍任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淮海、盐阜地区,接应江南新四军渡江北上,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张爱萍任新四军第3师第9旅旅长,第3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1942年12月,苏北的战争形势因日伪军发动空前大扫荡而骤然紧张起来。面对敌人的大举扫荡,第3师副师长兼第8旅旅长、政委,兼盐阜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及盐阜地委书记张爱萍受命,统一指挥盐阜地区的反“扫荡”斗争。
张爱萍为反扫荡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作战方针,这套作战方针体现了他一向主张“慎战”但又极具进取的精神。他提出:在坚持原地、分散作战原则的指导下,以游击战为主要形式,以“敌进我进,敌退我进”为主要作战方法。张爱萍说:“兵形如水,因地制流。打仗用兵,变化多端。只要有利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总目的,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布置完主力部队的作战任务,张爱萍又将目光转向民兵和地方部队,他给他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三种作战方法:一是引诱敌人的“小孩拉瞎子法”;二是阻滞敌人的“狗咬叫花子法”;三是使敌人疲惫的“小偷挖洞偷东西法”。1943年2月17日至22日,两万日、伪军气势汹汹,以盐河以东、射阳河以北为重点,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采取分进合围、海上封锁的拉网战术,在飞机、骑兵的配合下,大举进攻。张爱萍沉着以对。为避敌锐气,他将主力化整为零,部队穿上便衣,以小分队为单位,适时地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在敌人的攻击目标之外,不断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敌伪在根据地内安了许多据点,这对我恢复根据地不利。张爱萍抓住战机,迅速集中内线兵力,痛击日伪军,收复被敌占领的重要村镇。
张爱萍运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样式,领导军民粉碎了2万余日、伪军的大“扫荡”。
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率部转战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的广大战场,连续作战,收复失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四、伉俪情深
张爱萍与李又兰相识于1942年,当时,32岁的张爱萍时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23岁的李又兰在新四军军部当巡视员。1942年1月,中共华中局召开党委扩大会,张爱萍出席会议,李又兰在场负责会议记录而相识。张爱萍严正英武的军人形象以及他不用讲稿却滔滔不绝,阐述问题主题鲜明,广征博引,语言生动,谈吐灰谐有趣以及时而展示出文滔武略,儒将之风使李又兰爱慕相加;李又兰端庄文雅,被称为新四军第一美女,上台能演、挥笔能写,集会能讲以及惊人的速记能力和秀美的字体也正是张爱萍心仪已久的理想伴侣。再加之李又兰在上海念过书,张爱萍在上海做过党的地下工作,不少感概又出奇的一致,真是知音难觅。张爱萍对李又兰一见钟情。李又兰也看上了个子高高的张爱萍。在与李又兰结婚之前张爱萍曾有过两次短暂婚姻。第一次婚姻是父母为了拴住他给他包办的婚姻,但不出两月,他还是离开了家乡。第二次婚姻是与曾任过周恩来秘书的卫生部副部长杨纯的短暂结合。李又兰是新四军副军长项英遗孀。
            
张爱萍与李又兰于1942年8月8日结为终生伴侣,婚后张爱萍夫妇共养育有三个儿子张翔、张胜、张品和一个女儿。两人风雨同舟 相濡以沫地共同走过了60多个春秋。无论是战争年代的聚少离多,还是“文革”期间同经苦难,李又兰始终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她用自己瘦弱但坚强的肩膀支撑着张爱萍。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家务管理这些重担,则全部是夫人李又兰承担,她真正起到了贤内助的作用。

五、组建海军
解放战争初期,张爱萍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在指挥部队破击津浦铁路顽敌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1948年底,他伤愈回国,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
渡江战役伊始,张爱萍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上武装——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诞生。张爱萍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他坚持以人民军队为基础,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团结教育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创办了我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及第一个海军技术研究指导机构━━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从接管国民党海军机构、舰船开始,不到两年时间,就建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
六、指挥解放了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
1951年初,张爱萍同志任解放军第7兵团暨浙江军区司令员。后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华东局委员。他组织指挥沿海岛屿的剿匪作战,消灭了国民党军残部及潜伏特务,深入海防前线勘察地形,部署修筑工事,有力地加强了浙东地区海防建设。1954年8月,任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组织指挥大陈列岛战役。
张爱萍于1955年1月组织指挥了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举攻占一江山岛,大陈列岛不战而克,解放了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给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图谋以沉重打击。
同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5年张爱萍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标签:海军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5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