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十位空军司令 许其亮
许其亮空军上将
许其亮2007任空军司令员。他是解放军第十位空军司令员。
一、献身国防
许其亮1950年3月出生于山东临朐,1965-1966年 许其亮为山东省青少年业余航空学校学员
1966.07-1966.10许其亮为 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学员
1966.10-1967.12许其亮在 陆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二师三三五团当兵锻炼
1967.12-1968.11 许其亮为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学员
1968.11-1969.08 许其亮为空军第五航空学校学员
1969.08-1970.05 许其亮任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六师七十七团飞行员
1970.05-1973.12 许其亮任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六师独立大队飞行员
1973.12-1976.05 许其亮任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六师独立大队副大队长
1976.05-1980.09 许其亮任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六师独立大队大队长
1980.09-1983.05许其亮任 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六师副师长(其间:1982.03-1982.10空军指挥学院军事高级班学习)
1983.05-1984.08 许其亮任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六师师长
1984.08-1985.08 许其亮任空军第四军副军长
1985.08-1986.09 许其亮任空军上海指挥所参谋长
1986.09-1988.07 许其亮任国防大学基本系学员
1988.07-1989.07 许其亮任空军第八军代理副军长
1989.07-1990.06 许其亮任空军第八军参谋长
1990.06-1993.01 许其亮任空军第八军军长
1993.01-1994.10 许其亮任空军副参谋长
1994.10-1999.02 许其亮任空军参谋长(1994.09-1994.11国防大学战役进修班学习,1998.07-1998.10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学习)
1999.02-2004.06许其亮任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其间:2001.03-2001.07国防大学正军职以上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4.06-2007.09 许其亮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2007.09-2007.10 许其亮任空军司令员
2007.10-2008.03 许其亮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空军司令员
2008.03-2012.10许其亮任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空军司令员
2012.10- 许其亮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许其亮是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七届一中全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七届七中全会增补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八届一中全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九届一中全会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二出任空军司令员
2007年9月许其亮任空军司令员。
许其亮认为:人民空军是中国共产党、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空军向前进,胜利航向党指引,这是实践的结论,历史的昭示。
早在我们党创建初期,深谋远虑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把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投向天空,积极创造条件培养航空人才,为建立人民空军不懈努力。1924年,在建党刚3年、党员总数不足千人的情况下,就选派党员到孙中山开办的广州航空学校学习。第一期10名学员中有4名共产党员。此后,又连续3年选派3批同志到苏联学习航空技术。1930年、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先后缴获敌人2架飞机,分别命名为"列宁号"和"马克思号",并利用这2架飞机执行作战任务。1938年,我党挑选43名红军干部到新疆航空队学习。1941年,八路军在陕北安塞成立了专门培养航空机械人员的工程学校。1946年,人民军队第一所航空学校在通化成立。1949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组建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的决策;3月8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彭德怀、贺龙、陈毅、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专门听取航校工作汇报,决定成立军委航空局,并组建作战部队。
1949年10月1日,筹建中的人民空军参加开国大典,首次飞越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检阅;11月11日,新中国成立40天后,空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正式成立。这一天,被确定为人民空军诞生日。"二十五年磨一剑",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真正掌握自己国家天空的历史。
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并亲自筹划推动空军建设,确立和实施了"优先"、"重点"发展的战略,着眼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和军队的使命任务,对"建设一支什么样的空军、怎样建设空军"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空军建设发展指明了航向。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毛主席对空军建设倾注了极大心血。他站在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高度,为空军题词:"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保卫祖国,准备战胜侵略者",引领人民空军在战斗中迅速成长壮大。1949年至1953年,他亲自批阅空军的请示报告就达124件,对空军建设的方针、原则、步骤作出了明确指示,对航校校长、政委的选配,空军干部管理部的机构设置等具体工作都亲自审定。空军成立后的前3年,先后组建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7所航空学校,配备各型飞机3000余架。
邓小平同志早在1950年4月就为空军题词:"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陆军结合起来,我们将是无敌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他强调指出:"今后作战,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都打不下来",提出"重点发展空军"的思想,引领人民空军建设在改革中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20世纪90年代,***同志为空军题词:"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而奋斗",他多次强调,空军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未来我与敌人在空中的较量将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较量,指示空军要坚持攻势防空的作战指导思想,引领人民空军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
***同志十分重视和关心空军建设,先后9次到空军部队视察。他在接见空军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时指出:"空军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战略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鲜明提出"努力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空军"的奋斗目标,为空军建设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宏伟蓝图。
我们把"人民空军党缔造,人民空军忠于党"作为活动之魂,就是要使空军全体官兵永远牢记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宗旨,永远牢记党中央、中央军委对空军建设发展的殷切期望和关怀厚爱,永远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空军的神圣使命,一切行动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
作为空军第10任司令员,许其亮上任以来,指挥了几次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2008年1月,面对百年不遇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空军投入兵力10万人次,在空中、地面全面展开抢运物资、排除险情等行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空军迅即开辟空地两个战场,在全国49个机场、60%的范围投入救灾行动,创下我军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强度最大、投送兵力最多等多项纪录。为确保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空中安全,从奥运会开幕前10天至残奥会闭幕,空军组织了史无前例的40天空中大警巡。仅在奥运会开幕式前后,就投入10多万兵力,在各赛区实施了42小时连续空中警戒巡逻,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2009年10月28日,空军邀请我国首批航天员和第二批航天员复选对象代表参加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许其亮指出,航天员是空军飞行员的精英,是祖国的骄傲、人民的自豪。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发扬。空天事业事关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需要唤起全社会的空天意识,凝聚整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空军作为高技术军种,呼唤更多的高素质青年投身空军,为祖国的空天事业贡献聪明才智。
航天英雄杨利伟代表航天员发言。首批女歼击机飞行员代表贠璐表示,要向航天英雄学习,苦练飞行本领。
许其亮强调: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也是空天的世纪。信息领域和空天领域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两个新的制高点。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来看,军事力量竞争正在向空天领域转移,军事力量建设不断向空天方向拓展。这种"转移"是大势所趋,这种"拓展"是历史必然,这种发展不可逆转。一定意义上讲,控制了空天,就控制了地面、海洋和电磁空间,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现在,不仅世界主要大国空军正加紧调整军事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空军也在不断推出战略转型的新举措,积极抢占这一新军事变革的战略制高点。
空天的军事化是对人类和平的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没有足够的力量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拥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维护和保卫和平。作为爱好和平国家的空军,必须锻造好赢得和平的利剑和盾牌。
面对空天领域竞逐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党和人民的嘱托与期待,人民空军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威胁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建立一支与我国建设发展需要相称、与空天时代发展需求相符、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空中力量,这是铭刻在每个空军人心底的深深忧患,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用行动来回答的紧迫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一总目标,坚持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不断提高侦察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能力,以及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实现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努力把空军建设成为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总体规模适度,力量结构合理,能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有效维护国家利益,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的重要战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