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七位空军司令 于振武
于振武空军上将
1994年10月至1996年11月于振武任空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他是解放军第七位空军司令员。
一、投身军旅,
于振武1931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宽甸县,于振武早年间曾上过一段时间学,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于振武1947年12月参军,任安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缮写员。1948年于振武任东北野战军(后为第4野战军)第42军126师缮写员、测绘员。
1949年8月于振武加入中国共产党。
于振武参加了辽沈、平津、安新等战役。
1950年于振武在空军第2、第1、第4航空学校学习。
1951年于振武任空军飞行员、团领航主任。于振武参加了抗美援朝。
1954年于振武任空军大队长、师飞行技术检查主任。
1957年于振武任空军军司令部射击训练主任。
1959年于振武任沈阳军区空军司令部军训部飞行技术检查主任、飞行训练处副处长兼飞行技术检查主任。
1963年于振武被授予少校军衔,
1964年于振武任空军空30师团长、大队长。
1965年于振武任沈阳军区空军军训部飞行训练处副处长。
1969年于振武任空军空16师副师长。
1973年于振武任空军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
1977年于振武任空军司令部军训部部长。于振武整理出的训练方法得到了广泛认可。他的训练成果得到了叶剑英元帅和华国锋主席的赞赏。
1979年于振武任空7军军长。
1983年于振武任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1985年7月于振武任空军副司令员、党委常委。
1988年于振武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1994年10月-1996年11月于振武任空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
1996年1月于振武晋升空军上将军衔。
于振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
于振武荣获解放奖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
二、航校苦练
1950年,于振武正式踏入航校的大门,开始了他的飞行学习之旅。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飞行知识,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将来的飞行事业积蓄力量。他深知,每一次的学习,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驾驭蓝天,保卫祖国。1951年,他更是被选派到苏联留学深造,这为他日后的飞行生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苏联的学习期间,于振武不仅掌握了先进的飞行技术,还深刻理解了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坚定了他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三、喷气飞机歼教-1的首飞试飞员
在研制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时候,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试飞员的学校,新机试飞只能从飞行部队经验较为丰富、飞行技术较为突出的常规歼击机驾驶员中挑选。经过严格挑选,最后确定由时任空三军技术检查主任,年轻的飞行员于振武担任歼教-1的首次试飞任务。因为当时他的飞行技术一流,而且还是空军的打靶英雄。
1958年7月26日,是中国航空史上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年轻的试飞员于振武,肩负着新中国的航空使命和全体航空人的重托,非常自信地跨进了歼教-1的座舱。
这时,“啪”的一声,一颗绿色的信号弹从塔台升上天空,在碧蓝的天空上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这既是对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放飞的信号,又是我国航空工业一次历史性跨越的起飞信号。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有多少双眼睛在注视着这架倾注了新中国航空人心血的飞机!
此刻,于振武全神贯注,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他目视前方稳加油门,只见尾喷流吹起一股热浪,新型飞机昂首呼啸直射蓝天……转眼之间,飞机就上升到预定高度,旋即便开始跃升、盘旋、通场等飞行动作演示,试飞员以精湛的飞行技术,使整个飞行过程都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以内,随着新型飞机的平稳着陆,它向全世界宣告这样一个事实: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首飞成功!歼教-1型飞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在新中国航空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58年8月4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专程来沈阳参加了歼教Ⅰ的报捷庆祝大会,观看了飞行表演。经过精心准备,试飞员于振武在空中不仅作了常规飞行表演,而且还大胆地作了一些精彩的低空特技动作,新型飞机忽而俯冲跃升,忽而S机动,忽而大速度低空通场……在飞临观礼台时,突然又作了超低空大坡度小半径盘旋,动作娴熟精准,而且惊心动魄并扣人心弦。精彩的飞行表演,引起了观礼台上叶帅等首长的赞叹,更引发了现场观众们的一阵阵惊呼。
三、出任空军司令员
1994年10月于振武任空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
于振武强调,解放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集团,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落实科学发展与提高履行使命的能力统一起来,把科学发展与安全发展统一起来,把安全标准与战斗力标准统一起来,必须按照***同志提出的“四个一定要”的要求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于振武认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单独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为军队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只要把报告的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好了,解放军建设水平就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就一定能够进一步提升。
于振武认为军事训练从全局上看,应该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实战标准
就是坚持战斗力标准,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训练,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反复苦练什么,什么在实战中最管用就把什么练好、练精、练过硬。这是由军事训练的目的和作用决定的,也是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前提。古今中外,凡是有战斗力的军队,无不把坚持战训一致作为一条重要训练法则。不管军事理论和武器装备怎么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怎么演变,我们都必须依据现实的战争特点、军事斗争任务、作战对象、武器装备和战场环境,始终坚持着眼实战进行军事训练。
二是坚持依法治训
小智治事,睿智治法。坚持依法从严治训,关系到解放军军事训练质量效益的高低,关系到解放军军事斗争准备的成败。目前依法从严治训的核心问题是法规不健全和有法不依。为此,一要进一步完善训练法规体系,解决统管军事训练全局的“大法”和规范军事训练“技术、战术”层面的法规不够健全的问题,建立健全军事训练管理、监督、考评、奖励、惩处、保障的有效机制,逐步形成层次分明、内容协调、规范严密、齐全配套的训练法规体系,保证军事训练的各类人员、各个层次、各个系统、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军事训练主管机关以及归口管理部门依法从严治训的能力,切实加大训练监察力度,确保把军事训练正规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科技兴训
科技兴训,是“科技强军”战略的重要内涵和具体实践形态。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要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军事训练的推动作用,大力开展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加强新装备训练,把军队战斗力的增长点进一步聚焦到科技进步上,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改革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军事训练由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的转变才能迈开步伐、打开局面。要切实更新观念,摒弃已经过时了的内容和套路,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军兵种专业复杂、技术含量高、保障任务重等特点,着眼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改革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尽快构建具有解放军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科学体系。
于振武带领空军迎接了许多挑战,推动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他为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和战斗力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于振武一生体现了“忠诚、奉献、创新”的精神,被誉为“空军现代化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航空事业奋斗,他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996年11月于振武退役。
2023年9月29日于振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第七章 参考资料
[1]于振武:首飞中国第一架自行研制歼教-1(图).中新网 2020-07-21
[2]于振武 百度百科
[3]空军原司令员于振武上将在京逝世 人民网 20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