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位空军司令 刘亚楼(四)
十一、指挥空军入朝参战,战果辉煌。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美国空军对志愿军地面部队和运输补给线进行狂轰滥炸,给志愿军造成巨大损失。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组织志愿军空军参战。
当时,美国空军不仅飞机数量多,质量好,而且许多飞行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而我空军呢?仅有米格15飞机54架,飞行员58名,只飞行了22个小时,没有任何作战经验!
刘亚楼认为,如果将这样弱小的空军部队贸然投入战斗,同强大的美国空军交手,后果难以预料……
刘亚楼强调:“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从空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在正式参战前,先以小部队在苏联友军的带领和掩护下,轮流进行空战演习,从小仗打起,然后再逐渐扩大规模。”
刘亚楼的这一设想,经进一步系统化,归纳为“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十二字的方针。1950年12月3日,以空军党委的名义正式提出来,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毛泽东。
毛泽东于12月4日看到报告后,非常赞同,当即批示:“刘亚楼同志,同意你的意见,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
空军参战之前,刘亚楼曾希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951年6月22日,毛泽东面示刘亚楼:“朝鲜战争可能出现停战谈判,空军要抓紧时间参战,以求得战斗锻炼。新兵种初次参战不可能等到准备工作完全充分。初次打仗不要设想一鸣惊人,一鸣则已,不必惊人。”
此时,中央和毛泽东对使用空军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
在空军如何使用的问题上,中国与苏联也有分歧,苏方对我们的方针不理解。当时斯大林的代表扎哈罗夫大将与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发生争执。一次是在北京饭店,另一次是在周恩来家中。
扎哈罗夫说:“你们太谨慎了,打仗哪能没有牺牲,大不了损失一些飞机和飞行员。”
周恩来说:“不是我们不愿意做出更大的民族牺牲。空军就这么一点力量,损失掉就很难发展起来。我们的原则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壮大发展,目的是越战越强;如果越战越弱,最终元气大伤,甚至动摇了赖以发展的根本,那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刘亚楼还着手组建志愿军空军领导机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东北军区司令员高岗亲自点名要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刘震担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11月4日,刘亚楼派飞机将刘震从武汉接到北京,当夜紧急约见了他。
刘亚楼很明确地告诉刘震:“调你去东北军区空军工作,就是为了组织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将担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已有思想准备:“好,我服从组织的安排。”
刘震也是位老资格的革命者。他15岁参加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曾任团政委,21岁时就担任了师政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新四军团政委、团长、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刘震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二纵司令员、39军军长等职。
在志愿军空军司令部成立后,后来又组成了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简称“空联司”,仍由刘震任司令员,中、朝双方各一人任副司令员。
入朝初战,志愿军空军就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临行前,望着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说:“空军司令官,我等着你的空军呐!”
为了准备入朝作战,刘亚楼还加紧组建新空军部队。从1950年11月到1951年5月,共组建了10个歼击师,2个强击师,2个轰炸师和1个运输师,大大加强了人民空军的力量。
对于志愿军空军来说,初战取胜对于树立信心和积累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刘亚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初战任务交给实力最强的空四师。
刘亚楼向空四师师长方子翼、政委李世安等领导反复强调第一仗的影响:要“慎重初战”。“从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
1951年1月21日的初次空战中,空四师二十八大队大队长李汉绕到敌机后将其击伤,其余敌机逃向黄海上空。刘亚楼闻讯后十分高兴,亲自给空四师发了贺电。
在1月29日的空战中,李汉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这给了志愿军空军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
刘亚楼指示空四师师长方子翼要每个参战的飞行员都要写出心得体验,且还要注意正反两个方面。1951年7月美空军发起“绞杀战”后,刘亚楼指示志愿军空军从9月起,以师为单位轮番参战,以老带新,陆续参战,以掩护我铁路运输线。
在9月25日的空战中,飞行员刘涌新单机与敌6架F86战斗机交锋,首创志愿军空军击落美空军最先进F86战斗机的先例。
在9月26、27日的两次空战中,志愿军空军和苏军空军联合出动,使美空军“绞杀战”计划受到严重挫折,他们不得不承认“清川江以北已成为米格飞机的天下”,中国空军“严重地阻碍着联合国军的空中封锁路线的活动”。
刘亚楼将战报上报中央军委后,毛泽东极为高兴,写下“刘亚楼同志:此件已阅。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你们予以鼓励是正确的,对壮烈牺牲者的家属应予以安慰”的批语,给志愿军空军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
人民空军在短时间内连挫美军,更坚定了毛泽东要打赢这场战争的决心。毛泽东为志愿军空军的出色战果感到振奋,他扬着胳膊高兴地说:“空军的首战胜利,政治意义远远超出了军事意义!”
“亚楼同志,你们空军没有完全执行主席的命令哟!”周恩来将双手抱在胸前,意味深长地对刘亚楼笑道。
在场的人怔住了,不解地望着周恩来。“主席对空军参战,归纳起来说了三句话,空军在战斗中成长壮大;初次打仗,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一鸣则已,不必惊人。对前面的两个指示,空军如实遵照执行了,只是后一句话,被改成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周恩来风趣的话语引出了满堂笑声。
1952年2月14日,北京大雪初停。毛泽东带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胡乔木、叶子龙等人“突袭”空军司令部。毛泽东视察后很满意,指示:“抓紧时机再进行实战锻炼,已经参战的各师再打几次空战也是好的。”
毛泽东亲临空军司令部的翌日,空军党委常委召开了扩大会议,研究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到5月,加打一番的作战部署形成。
接着,在10月的六次空战中,空四师共击落敌机20架,击伤10架。
敌人不得不承认:我空军“在北朝鲜的活动达到了高潮,而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陷入危险境地”。在空四师取得重大战绩后,刘亚楼让其回二线休整,调空三师参战。11月4日至10日,空三师击落敌机九架,而自己无一损失。
刘亚楼很高兴,亲自宴请参战指战员。“你们真给我长脸啊。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刘亚楼还亲自参加空三师的战后总结会,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12月2日、5日和8日,空三师接连参加了三次敌我双方达300余架飞机的大规模空战,并且与美最先进的F86战斗截击机进行了作战。这三天,空三师击落F86飞机9架、F84飞机4架,击伤F86飞机2架。
从此,美空军在鸭绿江和清江之间所谓的“空中优势”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被迫放弃了对“三角地区”的封锁。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在1951年12月26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不得不承认对交通线进行的空中封锁越来越困难了,在平壤以北中国空军“取得了主动地位”,因而被迫决定“战斗轰炸机以后不在米格走廊内进行封锁交通线的活动”。
美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也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随后,遵照毛泽东锻炼部队的指示,刘亚楼调空十五师、空十二师、空十七师、空十八师相继赴朝参战。到1952年1月为止,仅空三师共击落美机55架,击伤8架,我方被击落16架,击伤7架,创造了骄人的战绩。仅大队长王海和僚机焦景文两人,就击落击伤美机9架。
刘亚楼将空三师的战果上报中央军委。毛泽东兴奋异常,1952年2月1日,他高兴地写下了“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的批语。
截至1952年5月底,志愿军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共有9个师18个团按计划进行了轮战锻炼,出战(共计)中计有85批1602架次进行空战,击落敌机123架,击伤敌机41架,我机被敌击落84架,击伤28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刘亚楼大胆果断地下定决心,积极正确地实施指挥分不开的。
1952年12月,志愿军空军灵活运用“一域多层四四制”的空战战术原则,作战26天,击落美机37架,击伤7架;而我方被击落战机12架,击伤14架。
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时,志愿军空军共击落美空军、海军飞机330架,击伤敌机95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毛泽东主席在一次接见志愿军代表团时,曾高举酒杯十分动情地说:“有了空军就好,空军万岁。”
十二、重视培养女飞行员
刘亚楼还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选调了55名女学员,她们后来都顺利毕业,成为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
1952年3月8日上午,朱德和邓颖超等中央领导、首都各界妇女代表等来到北京西郊机场,观看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起飞典礼。55位首批女飞行员,是于1951年初从中南军区空军、华东军政大学等地选调航空学校学习,1951年底毕业后全部编入航空兵师,进行实际飞行训练。
上午11时45分,随着3颗绿色信号弹的腾空而起,6名女飞行员迅速走进机舱,6架“K2”型飞机同时启动,以整齐的跟进队形,飞越天安门上空。“中国姑娘飞上去啦!”机场上人们欢呼跳跃。
这时,正在中南海办公的毛泽东主席走出办公室,兴致勃勃地观看这些女飞行员的蓝天飞行。
刘亚楼还带着她们去见毛主席。毛泽东非常高兴。3月24日下午,中南海颐年堂。毛主席亲切地接见了我国首批翱翔蓝天的姑娘们;谈笑间,毛主席问刘亚楼:“她们都成器了吗?”刘亚楼回答说:“都成器了。”
毛泽东频频点头表示满意,并语重心长地说:“要把她们训练成人民的飞行员,不要训练成表演员。”
1956年7月,名不见经传的空军第五航空预备学校来了一群年轻充满活力的姑娘。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人民空军要在这里培训140名女飞行员。一次培养这么多女航空员对世界任何国家来说都是空前的。
这140名姑娘,是当年应届高中毕业女生中的精英。她们中有不少是已经接到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高才生,有的甚至还是当年的留苏预备生。一名女飞行员在回忆录中写道:预校不是天堂,而是“炼狱”。这些从学校里走出来的女学生,进入预校磨炼,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预备生,进入航校学习飞行。
1957年2月,第二批116名女飞行员以优秀的成绩从航空预备学校毕业。刘亚楼接见她们时说:“新中国已培养出了第一批女飞行员,她们都成器了,正在为航空事业做贡献。你们要很好地向她们学习。我代表空军党委要求你们,像第一批女飞行员那样,5年内不准谈恋爱,不准结婚……”
1961年秋季,刘亚楼接见第一、二批女飞行员时,特别对第二批女飞行员说:“你们现在都飞出来了,都成器了。我现在代表空军党委宣布,你们可以恋爱结婚了……”1967年,第三批女飞行员经过培训有50多名女飞行员正式编入广空某航空兵师。
十三、廉洁自律
1、拒换高级轿车
1955年刘亚楼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9月后,空军司令刘亚楼还兼任了国防部副部长。
刘亚楼与妻子翟云英
国防部有关部门按规定准备给他换辆“大红旗”轿车。刘亚楼谢绝了,说:“我现在坐的‘吉姆’车已经很好啦,没有必要再换‘大红旗’。在待遇问题上,一定要低标准。”
当刘亚楼不久去杭州开会时,他的“吉姆”车大修,他回京后还未修好。空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便从国防部给他换了辆“大红旗”。
下飞机后,刘亚楼看到后非常生气,批评办公室主任说:“我的车送厂大修了,你们可以从空司汽车队派别的车辆嘛,我认为没车不是理由。”“你擅自要车是错误的。你一点也不爱护首长。你以为你给我要来一辆‘大红旗’,我就应该表扬你是吧?不,你错了,我要批评你。一升官就伸手要待遇,这是什么作风?你想过没有?一个领导者应该带出一种什么作风?你是个老同志,对这件事我早有交代,你不该如此轻率地处理。”
刘亚楼对这位办公室主任说:“这个车是你要来的,你就坐着回去吧!你从哪里要来的就请你送回到哪里去。今天我要搭乘别人的车。”
说罢,刘亚楼坐上了同机回来的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的车回去了。
2、生活朴素
虽然刘亚楼曾在苏联伏龙芝军校深造时,养成了一丝不苟的习惯,对仪表非常讲究,衣服永远都是笔挺的,皮鞋永远都是锃亮的,他曾有一句名言:“就是坐在蒸笼上,也要保持中国军人的风度!”但这并不代表刘亚楼的生活是富足的,其实他的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连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可思议:“谁能想到,一个堂堂上将、空军司令员,却穿这样的衣服!”
不光生活中如此,在工作中更是要求严格,比如在他任空军司令期间,所有空军机关都有明文规定:“起草文件必须用废纸,油印过的纸都要翻过来重新用。信封也必须反复使用,先用钢笔写,再用毛笔写,最后翻过来糊好再用。”
刘亚楼曾经多次讲过:“我最讨厌那种房子越住越想宽敞,汽车越坐越讲豪华,家具越换越求漂亮,心思不用在工作上,而专门在待遇上打转的庸俗作风。”
3、严格要求家人
刘亚楼一生结过四次婚,有5个子女,刘亚楼对家人要求严格,要求孩子们自立谋生,不许家人拉关系,走后门。虽然身为空军司令,但刘亚楼坚决不让儿子进空军,大儿子刘煜滨毕业于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想进空军工作,刘亚楼的部下也都支持,但刘亚楼坚决不同意,说:“老子在空军,儿子再到空军,空军是我们家开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