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后部长21
[ 2025-4-29 12:49:00 | By: 天山学人szr ]
 
第十一章 第十一位总后勤部部长王克
          
                                                    王克上将
1995年9月至2003年3月王克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他是解放军第十一位总后勤部部长。

一、无畏少年,投身军旅
王克1931年8月出生在安徽省萧县小李庄的农民家庭。原名王茂法。家中只有三间泥巴顶的土房和两亩薄田,一年收成只够全家人半年食用。王克自小帮母亲干活,后入私塾读书。不久母亲因贫病去世。一边上学一边帮父亲做家务,农忙时跟着父亲下地干活。
1939年,新四军游击支队进入萧县地区后,王克的两个哥哥参加抗日武装,但战争总伴随着牺牲,在残酷的战争中,王克的两个哥哥在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他的二伯父为中共组织做地下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被日军残忍杀害。
面对亲人的陆续牺牲,年幼的王克并没有被恐惧击倒,日军的残忍行为无法磨灭他心中的热血,只会激起他无尽的仇恨。他在当地的儿童团中积极行动,不仅站岗放哨,还会写标语,成为抗日小活跃分子,因此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为防止被日伪军所害,王克父亲遂托人与萧(县)铜(山)抗日根据地新四军部队取得联系,设法将他带到部队上去。1944年8月一个深夜,部队派来的人悄悄来到小李庄,连夜将王克接走。就这样,年仅13岁的王克便成为新四军部队中一名战士。从事宣传工作。部队领导为其改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王克”,希望他能不断克服困难,克敌制胜。1945年1月,王克被选送到中共淮北区委第二地委政训队学习。
 1945年11月,王克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新兵团二营营部文化助教。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五团一营二连文化助教。5月,王克随部参加孟良崮战役,随第五师在五神堂、大小伯石窝一线担任打援任务。在激烈的白刃战斗中,王克发现新战士小罗被一国民党兵压在身下,便一个箭步上前,挥起枪托将那个国民党兵砸晕,紧接着一刺刀将之结果。由于作战勇敢,王克在战后的总结会上受到全连指战员一致赞扬。孟良崮战役后,他又随部参加战南麻,打临朐,袭诸城,经历许多硬仗、恶仗的考验。10月,王克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三团二营六连文化教员。1948年2月,王克随第二纵队南下华中开辟苏北战场,参加益林战役、伍佑阻击战和攻克众兴战斗。11月,参加淮海战役。12月在部队包围杜聿明集团后,他组织连里大嗓门的战士用硬纸板卷成话筒,轮番向敌对阵地喊话,开展政治攻势。1949年2月,王克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四团教导队副指导员。随后参加了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王克在浙江台州地区参加剿匪斗争,任松门海防大队大队长。他在剿匪战斗中注意分析掌握土匪活动规律,带领部队和民兵把灵活出击与拉网式清剿结合起来,使土匪无可藏身。土匪对他又怕又恨,1952年夏天,土匪令人欲趁王克参加松门地区联防工作会议时,派人贴身暗杀,结果被他机警识破,制服了暗杀者。王克先后担任团参谋处参谋,师司令部参谋。
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王克任志愿军第六十二师炮兵第三四二团野炮营营长。1956年8月,任军直属炮兵基干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一个月后调任志愿军第六十三师炮兵第三四三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
1958年8月回国后,王克入沈阳高级炮兵学校学习。1959年10月毕业,因学习期间表现优异,被分到北京炮兵学校工作,任校军训部军事科学研究室主任。在炮兵学校,王克以自己多年养成的严准快细、求真务实工作作风,要求研究室全体人员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掌握情况,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难点和教学保障开展科研工作,努力解决教学中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1960年10月,北京炮兵学校改建为炮兵特种技术学校,担负培养导弹专业技师任务。为适应教学任务转变,王克受命带领工作组考核教员队伍素质,提出调整充实教学力量意见建议,并与研究室人员积极参与编写教材,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展开。1961年,王克任炮兵特种技术学校训练部教务科科长。

二、扎根北部,努力工作
1962年北京炮兵学校撤销后,王克到甘肃任武威炮兵学校训练部教务科科长。他克服办学条件艰苦困难,带领大家研究自制模拟训练器材,投入使用后教员和学员都反映很好,不仅减少了战斗装备耗损,也极大推动了教学革新。后来这套自制的模拟训练器材作为革新成果拿到北京展览,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好评。1964年5月,王克任武威炮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主抓教学和训练。他在全校组织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使教员教学方法有了明显改进。7月,炮兵院校“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比武大会”在宣化炮兵学院举行,武威炮兵学校派出的代表队成绩优异,其中张继光、唐正福两位教员被评为炮兵院校学习郭光福教学法标兵。
1970年1月,王克任兰州军区陆军第十九军司令部炮兵处处长,在从事20年院校工作后,重新回到了作战部队。王克赴任时,第十九军组建刚几个月,正面临防御阵地建设紧迫任务。到任后,他即奉命组织有关人员对预定作战地域进行实地勘察,制定炮兵阵地建设规划方案,为上级全面定下工程建设决心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工程建设开始后,他几乎走遍了每个施工点,精心计划,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协助施工部队较好完成了阵地建设任务。1972年6月,王克任兰州军区守备师副师长,分管作战和训练。在经过近一个月奔波勘察后,他提出守备师处于反侵略战争最前沿,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针对性训练,切实提高部队实战技能。在师党委大力支持下,王克通过整顿训练秩序,建立严格的训练制度,使部队训练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在组织基层干部战术集训中,他亲自担任教导队队长,亲自讲课示范。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训练工作很有成效,并研究摸索出一批战术训练成果。
在多年的从军生涯中,王克也从未放弃学习,他在1980年从军事学院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并弥补了自己小时候不能好好读书的遗憾。
1980年军事学院毕业后,王克任守备师师长。在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同时,他紧紧围绕战备中心,狠抓军事训练,使部队防御作战能力又有了新提高。1982年11月,兰州军区守备师改为陆军63师,王克仍任师长。
1983年5月,王克被破格提拔为兰州军区某军军长。1985年6月解放军部队精简整编中,所在军整编为21集团军,王克任军长、党委书记。期间,部队进行了较大规模调整,新组建军直炮兵旅、高炮旅、通信团、工兵团、舟桥团等兵种部队。精简整编工作开展后,为保证部队思想不乱、作风不散、干劲不减,王克和集团军领导多次到部队调查了解情况,找干部战士谈心,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对新转隶过来或者移交出去的部队,更是一个团一个团地跑,一个点一个点地看,摸清部队情况,稳定官兵情绪,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工作
1986年后,王克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分管军事训练工作。他结合军区部队实际,提出加强分类指导,突出训练重点,科学安排时间,把部队战备执勤与军事训练有机结合的初步设想。在他的坚持下,军区党委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训练工作中心地位,并决定采用“抓两头带中间”办法,切实提高了军区部队军事训练水平。
1988年9月王克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0年4月,王克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分管作战、训练和边防工作。同时兼任军区边防委员会副主任,主管边防委员会日常工作。
1992年5月底,王克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员。
1992年10月王克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1992年11月至1995年王克任沈阳军区司令员。
1994年6月8日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克是中共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五届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组织部队赴滇轮战
1985年8月10日,陆军第21集团军接到军区的预先号令,要求迅速组建第十侦察大队,与61师共同做好开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轮战任务的准备。接到命令后,官兵们群情激昂。能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奔赴前线,浴血沙场,这是每一名指战员的共同心愿。大家表示,绝不辜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信任,一定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坚决完成作战任务。
军长王克和集团军党委决定,以步兵第63师侦察分队为主,并抽调184团8连、187团8连等连队,共同组建第十侦察大队。王克和军党委的同志经严格考察,从全集团军范围内精心挑选了7名政治思想好、专业技术精、组织指挥能力强的干部担任大队领导,并从军机关中选调17名干部组成大队机关。
侦察大队组建后,立即在陇县集中,进行爬山、越野、潜伏、观察等临战训练。集团军先后派出4个工作组,帮助侦察大队一边抓好临战训练,一边做好武器装备、作战物资的调整补充和摩托、铁路输送的准备工作。王克军长每隔两天就到陇县去一趟,检查部队的训练情况和思想情况。王克对大队长侯忠林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你们在搞好训练的同时,要多研究战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多研究反击作战的经验教训和越军特工队的特点,把准备工作做充分。我把这几百号人全交给你,你要给我一个不少的带回来。
9月中旬,侦察大队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奉命开赴老山前线。临战前,王克代表集团军党委和机关,在军部大礼堂为整装待发的侦察大队指战员们送行,并讲话。王克说“你们响应祖国的召唤,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嘱托,就要告别熟悉的军营,告别父老乡亲,奔赴老山前线,以我们21集团军新一代侦察员的雄姿,身临血与火的战场,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这是你们的光荣和自豪,也是我们集团军全体指战员的自豪和骄傲!值此机会,我代表集团军党委和机关全体同志,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你们奔赴前线后,我们集团军党委和地方政府,一定会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好你们的父母和家庭,也会照顾好你们的妻子和儿女。你们在前线写家信的时,别忘了捎上我们的一句问候!你们在前线打了胜仗,别忘了让我们也分享一分喜悦!一万句报国的誓言,不如一次报国的行动。一万句对敌的仇恨,不如一次杀敌的冲锋。我们和祖国人民一起期待着你们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团结友爱、勇猛杀敌,打出军威国威,谱写英雄篇章。
王克讲完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就像官兵们豪迈的誓言。久久回荡在礼堂上空,回荡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集团军政委李宝祥(右3)、副军长裴怀亮(右1)率军机关前往宝鸡火车站欢送参战部队。
誓师大会结束后,侦察大队全体指战员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宝鸡市数万名群众自发地涌上街头,为出征的勇士们送行,场面壮观感人。
在侦察大队开赴前线的同时,61师赴滇轮战的准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当中。61师是一支战斗力很强、作风过硬的部队,但是在接到轮战预先号令的时候,该师的精简整编工作还没有完成,新列编的高炮团还没有组建。所以,集团军党委把61师轮战准备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高炮团的组建上。王克和李启录副政委带机关工作组先后几次到61师,与师长刘登云、政委张海阳一起研究高炮团的干部配备、人员和武器装备调整、临战训练等问题,指导部队正确处理好精简整编与赴滇轮战准备之间的关系。
由于时间紧迫,高炮团的组建工作非常紧张。当时没有营区,团机关设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新到的高炮、牵引车等武器装备停在公路边,晚上部队就睡在车上。
王克和工作组的同志马不停蹄,一边检查物资准备和临战训练情况,一边同新调来的干部战士谈心,鼓励大家上前线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与此同时,61师其他几个团的准备工作也很顺利。普遍开展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我军光荣传统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官兵的斗志和必胜信念。

61师181团组织召开赴滇参战誓师动员大会
各单位还针对作战特点和作战对象,借鉴兄弟部队的作战经验,加强了骨干的培训和战时政治工作研究,突出了小分队拔点守点、战场心理、战场控制管理等适应性训练。
集团军各部队也都把支持61师参战当作自己的任务,选配精兵强将和最好的武器装备充实到61师。
11月底,完成各项临战准备的61师官兵誓师南下。
在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第10侦察大队、61师和兄弟部队一起,坚决贯彻执行军委作战方针,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打出了军威国威,先后涌现出了“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张新奎、“战斗英雄”赵怡忠、牛先民、栾智平等英雄人物和“团结战斗模范连”“攻坚英雄连”“坚守英雄连”“英雄炮兵连”等一大批英雄群体。
英雄们的事迹鼓舞着前线指战员,也激励着后方的官兵。
自从侦察大队和61师奔赴前线后,王克和集团军其他领导一样,心里始终牵挂着他们。集团军党委专门派政治部副主任王玮珍和61师副师长韩进岗等同志组成慰问团,代表集团军党委、首长和全体指战员,前往老山前线慰问参战官兵。
慰问团归来后,集团军党委专门听取了汇报,深为前线指战员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所感动。王克和李宝祥政委提议,给侦察大队和61师全体官兵发出慰问信,勉励他们奋勇杀敌,再立新功。在军党委的号召下,集团军各部队也广泛开展了“向前线战友学习”的活动。他们把本职岗位当战场,在战备、训练、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努力争创一流成绩,把部队全面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87年5月,第10侦察大队和61师圆满完成了轮战任务,胜利凯旋。



 
 
  • 标签:后勤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5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