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后勤部部长1
[ 2025-2-22 9:59:00 | By: 天山学人szr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是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军队后勤专业勤务和后勤保障工作的最高统率机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工作是战争胜利的保障。
2016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新名称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
主要履行全军后勤保障规划计划、政策研究、标准制定、检查监督等职能。调整优化保障力量配置和领导指挥关系,构建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后勤保障体制。
总后勤部部长是总后勤部的第一主官,第一责任人。

总后勤部长 第一部,新中国成立前人民军队的总后勤部部长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一位总后勤部(总供应部)部长 范树德
          

1931年11月范树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总经理部(总后勤部)部长。他是人民军队第一位总后勤部部长。
一、投笔从戎,投身革命
范树德1907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无极县东朱村一个农民家庭里。范树德父亲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范树德小时候就被父亲送到学堂学习,
1922年范树德考入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5年10月范树德经同学王鹤寿(原中纪委书记)介绍加入共青团后直接转入党。在学校范树德因开展声援上海学生、工人的“五卅”运动,和开展各种革命活动被反动当局开除学籍。
        
11月范树德经人介绍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1926年3月,范树德正式升入第四期学生队,编在经理科大队第一队
。1926年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范树德到叶挺独立团任中尉连指导员,团辎重队队副、会计。曾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成立,范树德任少校团附兼辎重队队长(相当于团后勤负责人)。8月初,范树德随卢德铭警卫团东下南昌,准备与南昌起义大军汇合。后因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广东,武汉政府警卫团转到修水休整,并将部队改编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余洒度任师长,范树德任师部经理处处长。1927年9月9日,范树德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经理处处长。他和何长工等人一起设计并制作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
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三湾改编,范树德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翰重队队长。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
朱德毛泽东会师后不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范树德任军部军需处长,他成为井冈山时期红军后勤工作的最高领导者,军需处下设财政科、会计科、粮食科、被服厂、粮库、运输队、造币厂等机构,在各种物资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范树德领导军需处克服重重困难,保障了红军战士的生活和作战的需要。
1930年6月,红一军团成立,范树德任红一军团第六军第二纵队辎重队队长、红三军军需处长。

二、两次为朱德的扁担题字
1928年4月,朱、毛井岗山会师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井冈山,方圆500里“人口不满二千,产谷不到万担”,所产粮食仅够当地群众自用,为了解决井冈山红军的吃粮储粮问题,部队开展了下山挑粮活动。指战员们纷纷报名参加,朱德军长也要下山挑粮。战士们担心朱军长年过40岁,军务繁忙,怕累坏身体,就把他挑粮的扁担藏了起来。后来朱德亲自找到军部军需处长范树德,让他再准备一根扁担,范树德当即带上勤务兵,到桃寮村张家祠附近找到一个姓张的老板娘(当时红军对当地中年以上妇女的称呼),用一个铜板向她买了一根毛竹,削成两根扁担,一根送朱德同志,另一根留着自用。在朱德同志的那一根上,范树德用毛笔在一端写上:‘朱德扁担’,另一端写上‘不准乱拿’八个字。朱德笑着说:‘好啊,明天就用上了’。”这八个字的顺序是分别从扁担的两头向中间写去。 解放后,当年朱德军长的通信员朱良才上将,在《星火燎原》书上发表《朱德的扁担》文章,从此这个故事传遍了天下。教育部门又根据这篇文章缩写成短文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范树德看到朱良才文章后,他作为这个故事的经历者和见证人,在《文史通讯》一九八二年第三、四期撰文指出了一些与事实有出入的地方,尤其是在朱德扁担上写的并不是“朱德记”三个字,而是范树德亲笔写的那八个字。 2001年6月《解放军报》又发表了朱良才口述《常想起藏朱德扁担的日子》的文章,更正了他自己过去回忆中的一些不实之处。他说:“藏朱德扁担的人就是我,可朱德军长仍不罢休,找到军需处长范树德,让范树德花一个铜板买了一根毛竹为自己做了一根扁担,还特地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又高高兴兴地下山挑粮去了。” 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知道这一历史真相后,经多方调查研究和考证,认定范树德的回忆是正确的,并派出专人带着一根用井冈山毛竹削好的扁担,专程前往范树德晚年居住地桂林市(范树德当时是桂林市政协委员)。请他在扁担上重新题写这八个字。范树德在扁担上写好字后,来人高高兴兴地返回井冈山,一位细心人突然发现“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乱”字,当年必定是繁体字,而范树德却写成了简化的“乱”字,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件不真实的复制品。为了改正这一瑕疵,还历史原貌。随后又第二次派人带着扁担赴桂林让范树德重新写。然而,此时范树德已经去世。现在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朱德的扁担,就是范树德书写的带有简化字“乱”字的八个字,历史给人们永远留下了这点遗憾。

三、出任总后勤部(总经理部)部长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范树德任中革军委总经理部部长。
1932年9月,总经理部改称总供给部,范树德仍担任总供给部部长,并兼任中央军区供给部部长。范树德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后勤保障的组织领导工作。在苏区内部,范树德采用征用土豪劣绅资产的办法,让这些平时欺压在百姓头上的地主,拿出一部分钱财补贴财政,不仅解决了给养问题,同时也提升了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同时还发动苏区群众积极参加支援前线的活动,发放战争债券,鼓舞大家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一部分家中的粮食。
承诺在打退敌人之后,借的粮食都会加倍偿还,这些措施让苏区群众踊跃报名为部队提供帮助,很多地方都是超额完成了粮食征集任务。
仅1934年8月,范树德就筹到了五万担军粮,为后来的长征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受伤被俘,加入国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范树德正因为严重的痧眼病在医院休养,因为病情严重,
范树德任中央军区供给部部长,不久又任赣南军区参谋长,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这时的蒋介石,并没有因为红军转移而放弃对苏区的围攻。依然派出心腹干将李默庵,宋希濂等人率大军围攻中央苏区。而留在中央苏区下来的红军都是一些战斗力较弱的地方部队,根本无法挡住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于是在项英,陈毅的领导下选择分散转移。就在转移过程中,1935年,范树德带领40多人,在汝城一带的山区与敌人周旋,喝了只能喝生泉水,饿了就以竹笋,野果等食物果腹,根本不敢生火做饭。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到处都是冰雪,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1935年4月范树德等人在湘赣边境遭国民党军队袭击,在与敌人交火时,范树德被流弹击中,受伤后被敌人抓获。
敌人立刻将情况向南京的蒋介石做了汇报,作为红军的后勤部长,而且还是黄埔四期的学生,蒋介石对范树德是十分器重,希望能够拉拢他为自己的效力。
范树德在他的黄埔同学等人劝说下,迷失了方向,放弃了革命信仰,转投蒋介石,加入了国军。
      
本来国民党以为抓捕范树德之后以后,捞到了一条“大鱼”,可以从他口中得到大量的情报,无奈范树德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对党内的军事机密知之甚少,这也让敌人很快对他失去了兴趣,只是给他少校副官、中校参谋之类的小官,范树德并没有获得国民党的重用。直到1946年,在国军中苦熬十年的范树德,才混了个郑州绥靖公署少将副处长的职务。
此时的国民党在战场上已经开始初现颓势,而他以前的战友们,很多人都成为赫赫有名的共产党战将,曾经亲自挑粮的朱德,也成为指挥百万雄师的解放军总司令。
想起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范树德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心,不久他便逃到西南的桂林一带,更换了自己的名姓,不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以一个路边小贩的身份养活家人。
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立刻展开了对叛徒的追踪工作,范树德也没有逃过人民的眼睛。
1954年,桂林公安局得到上级的命令,要求他们立刻拘捕当地一个小商贩。
当公安人员来到嫌疑人面前,看到的是一个白发苍苍,满脸都是皱纹的老人,脸上刻画着生活的艰辛,被询问身份的时候,范树德说话也不利索,但公安战士当问他是否是范树德的时候,明显感感觉到对方神情紧张。随后,范树德被送到监狱关押改造

1975年3月,范树德被特赦释放。随子住在广西桂林,曾任桂林市政协委员。
1989 年,范树德在桂林病逝。终年82岁。

第一章 参考资料
[1]瑞金时期苏维埃政府机关事务工作 江西省瑞金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2]范树德 百度百科
[3]范树德 无极县人物志
[4]耿兵海 范树德:我军历史上第一任后勤部长  网易
[5]叛徒系列七:范树德 井冈山博览 2021年1月17日 



 
 
  • 标签:后勤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5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