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二章 第二位总政治部主任 毛泽东(二)
二、上下求索
1912 年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 临 时 大 总 统 ,宣 告 中 华 民国 成 立 。2 月 12 日 清 帝 宣 布 退 位 。 毛泽东认为革命已经结束,3月退伍 , 继续求学 。
毛泽东先后报考警察学堂 、 肥皂制造学校 、 法政学堂 、 商业学 堂 。 在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学习一个月,感到不满意 ,
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高等中学( 后改名省立第一中 学 )
1912年秋,由于第一中学课程有限,毛泽东认为在校学习不如自学,便退学每日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读。 在自修的半年中 ,毛泽东广泛涉猎十八、十九世纪欧洲资产 阶级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 。读了 严复译的亚当 · 斯密的《 原富 》,孟德斯鸠《法意》,卢梭《民约论》,约翰 · 穆勒《 穆 勒 名 学 》,赫胥黎《天演论》和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方面的书 ,还 读 一 些 俄 、 美 、 英 、 法 等 国 的 历 史 、 地理书籍 ,以及 古 代 希 腊 、 罗 马 的 文 艺 作 品 。
毛泽东在评价他在省立图书馆这一段的学习生活的时候,还曾笑着对萧三说:“我就像一头牛闯进了菜园子,见到遍地青菜,拼命的大嚼大吃,嚼个不停。”
但因父亲不肯接济,毛泽东只得考入免食宿学费的湖南第四师范学习。
毛泽东在四师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他的恩师杨昌济(杨怀中)。杨昌济对农家出身,好学深思,成绩优异的学生毛泽东,十分欣赏;毛泽东对杨老师的渊博学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也非常敬佩。在长沙天鹅塘杨宅,毛泽东认识了杨怀中的爱女杨开慧。1914年2月,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并入了第一师范,毛泽东转入了第一师范学校预科3班,半年后,进入正科8班。
在一师期间,毛泽东受杨怀中、徐特立、袁仲谦、黎锦熙、方维夏、王季范、王正枢等教员的影响非常大,毛泽东常向他们求学问教。毛泽东与学友蔡和森、陈昌、张昆弟、罗学瓒、萧子升、萧子暲、周世钊等交往密切,志趣相投。他们聚在一起,研究治学做人的道理,探索个人和国家的前途问题。
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帝国主义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1915年5月9日,接受日本政府对华“二十一条”条约。袁世凯这一卖国行径传到湖南,湖南一师的师生们无不义愤填膺,他们为了揭露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修正案,集资编印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几篇文章和资料,题目叫《明耻篇》。毛泽东仔细阅读了这些文章和资料。奋笔写道: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6月为 反 对 由 校 长 张 干 提 议 、 省 议 会 作 出 的 要 学 生缴 十 元 杂 费 的 新 规 定 ,一 师 学 生 掀 起 驱 逐 张 干 的 学 潮 。 毛 泽 东在 学 校 后 山 的 君 子 亭 改 写 一 传 单 ,广 为 散 发 ,历 数 校 长 张 干 办学 无 方 ,
贻 误 青 年 。 张 干 要 开 除 毛 泽 东 等 十 七 名 学 生 ,
经杨昌济 、 王季范 、 袁仲谦 等 教 员 劝 说 作 罢 。 七 月 ,张干被迫辞职。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 青年杂志 》 ( 后改名
《 新青 年 》 )创 刊 。 经杨昌济介绍 ,毛泽东 、蔡和森等人成为《新青年》的热心读者,深受其影响 。
9 月 为 征 求 志 同 道 合 的 朋 友 ,毛泽东以“ 二 十 八 画 生 ” 之 名 ,向长 沙 各 校 发 出 征 友 启 事 。 启 事 说
“ 愿 嘤 鸣 以 求 友 ,敢 步 将 伯 之呼 。 ” 提 出 要 结 交 能 刻 苦 耐 劳 、 意 志 坚 定 、 随 时 准 备 为 国 捐 躯 的
青年 。这次征友活动,最初“只得到3个半人的响应。”在这3个半人中,一个是长沙第一联合中学学生罗章龙,另外两个后来变成了极端反动分子,而那半个人则是李立三。经过毛泽东长期访求和多方通信联系,在他的周围终于逐渐聚积了一批追求进步的青年,他们多数是第一师范和各中等学校的学生,也有少数是长沙市中小学的青年教师。主要有蔡和森、何叔衡、萧子升、张昆弟、罗学瓒、陈昌、陈书农、罗章龙、邓中夏等。毛泽东和这些志向远大的青年经常在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处聚会,畅谈国事。
毛泽东除了广泛结友外,还积极的参与学校的学友会活动。
1915年11月间,毛泽东被选为学友会文牍,负责起草报告、造具表册和会议速记。这一职务他一连任了四届。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期间,十分重视锻炼身体 ,依季节的变化 ,
进行冷水浴 、 日光浴 、 风浴 、雨浴 、 游泳 、 登山 、 露宿 、 长途步行和体操、拳术等各种体育活动 。 认为这些方法,既 锻 炼 身体,也锻炼意志 。 他曾在日记本上写道 :“ 与 天 奋 斗 ,
其 乐 无 穷 !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些课外活动并没有影响毛泽东的学习,他每天总是在天色未明时就起床,晚上熄灯后还要借着外面的一点微弱灯光苦读,学习刻苦努力,从不稍怠。
1917年6月间,湖南一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次“人物互选”活动,目的是考察他们的学业与操行,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培养更多的人才。
据1918年编印的一师校志记载:这次互选的标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其中德育又分为敦品、自治、好学、克俭、俭朴、服务等项;智育又有文学、科学、美感、职业、才具、言语等项;体育又分为胆识、卫生、体操、国技、竞技等项。互选的方法是每个学生只能投3票,每张票上只能写1个人,且被选人不以同级和同班同学为限;投票采用双记名法,被选人的名字写在选票上端之右,选举人的名字写在选票下端之左;选举人还要按照互选的标准,将被选举人的一些事例及自己对被选人的评语详注在票内。
检票的结果是,全校11个班有400余名学生参加了“人物互选”,当选者有34人。其中毛泽东在德、智、体三方面的6项中,得票为全校之冠。在这当选的34人中,在德、智、体三方面都有项目得票者仅有毛泽东一人。毛泽东成为一师最优秀的学生。他的全面发展,他的进步言论、高尚道德、过人胆识、进取精神和超群才智,无不受到同学们的钦佩和推崇。
1917年7月中旬—8月16日同萧子升步行游学长沙、 宁乡 、安
化 、益阳 、沅江五县 ,历时一个月 ,行 程 九 百 余 里 。 这 次 长途旅行,毛泽东身上分文未带,只穿着一件白色旧上衣,带着一把旧雨伞和一个布包,布包里装一套换洗衣服、毛巾、笔记本、毛笔和墨盒,与萧子升、萧蔚然一起从楚怡小学出发,经长沙小西门渡湘江,经白若铺,向宁乡县城走去。他们用 游 学 的 方 法 或 写 些 对 联 送 人 以 解 决 食 宿 ,所 到 之 处 ,受 到 农 民 友 善 的 欢 迎 和 款 待 。
在这一个多月的奔波中,毛泽东每天追记前一天的经历和心得。一师的师友们传阅了他的游记后,都称赞他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毛泽东通过游学,沿 途 接 触 城 乡 社 会 各阶 层 的 人 ,了 解 一 些 风 土 民 情 和农村的现实状况,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他认为这是在读“无字之书”。自此之后,毛泽东常常主张走出校门,去读“无字之书”。他把社会看作是人生更重要的一个大学校。
1917年9月25日毛泽东 发起组织第一师范湘潭校友会 ,组 织 校 友会目的有四 :1、谋发展湘潭教育 ;2、 联络感情 ,质疑问难 ,以文会友 ;3、有团体不致特立独行,为世所遗 ;4、 当小学教师后 ,应兴应革互策进行 ,不致孤陋寡闻。
10月8日当选为一师学友会总务(负总责)兼 教 育 研究 部 部 长 。 十三日 ,召 开 学 友 会 大 会 ,讨 论 各 项 会 务 。 14日 召 开 各 部 部 长 会 议 。 会 后 ,毛泽 东 积 极 组 织 各 种 课 余 的 学 术 和 体 育 活 动 。从1917年10月15日至11月16日,在32天内,学友会各部的活动就多达64项。
一师各种课外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同学们在德育、智育、体育3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毛泽东在主持一师学友会工作期间,还满腔热忱地主办了工人夜学。
10月30日,毛泽东亲自用白话文起草了通俗易懂《夜学招学广告》:
列位工人来听我们说几句白话:
列位最不便利的是甚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话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都是个人,照这样看来,岂不是同木石一样!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写得几个字,认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方才是便利的。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才能写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呢?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学。今年上半年学生很多,列位中想有听到过的。这个夜学专为列位工人设的,从礼拜一起至礼拜五止,每夜上课两点钟,教的是写信、算账,都是列位时刻要用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若是要来求学的,就赶快于一礼拜内到师范的号房报名。
列位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做?无非是念列位工作的苦楚,想列位个个写得、算得。列位何不早来报个名,大家来听听讲?有说时势不好,恐怕犯了戒严的命令,此事我们可以担保,上学以后,每人发听讲牌一块,遇有军警查问,说是师范夜学学生就无妨了。若有为难之处,我们替你做保,此层只管放心的。快快来报名,莫再耽搁!
这份白话广告印好后,毛泽东组织一批同学拿着数百份一边到处张贴,一边挨家挨户分发,进行口头宣传。从“铜元局一带,铁路两旁到洪恩寺一带,左至大椿桥,右至社坛岭、天鹅塘,共发去600张,”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他们争相询问夜学的情况,奔走相告,兴高采烈地说:“读夜书去!”不到3天时间,报名的工人及其子弟就有100多名。毛泽东精心安排课程,并亲自毛 给 夜 学 甲 班 上 历 史 常 识 课 。
三、指挥若定,智擒溃军
1917年11月,驻守湖南的北洋军—湖南军阀傅良佐被桂系军阀谭浩明打垮了,傅良佐带着剩余的人马撤离长沙,一路沿铁路线仓皇向北撤退。长沙城里只有一些维持日常秩序的警察。11月18日,北洋军第8师王汝贤部由湘谭、株洲向长沙溃退,溃兵们三五成群,四处奸淫掳掠。长沙城四周顿时大乱。
一天午饭后,第一师范校园里有人传言,说是北洋溃军的一部分已经到了离一师南端只有两里多远的猴子石一带,因为溃兵不了解长沙城里的虚实,不敢贸然继续前行,就停留在那一带,到附近农民家里抢饭吃。这个消息一传开,校园里一片惊慌。学校为了躲避兵祸,决定将全校师生疏散到长沙城东暂时避难。
毛泽东当时是一师学友会总务,相当于学生会主席。听到这一消息后,毛泽东急忙跟校长建议,外面情况不明,出去也有极大风险,不如利用学校围墙高的优势,组织学生自愿军保护学校。
学校最终同意了他的建议,由他组织学生守卫学校。
毛泽东立即领导学生自愿军开始护校。他组织同学在校园墙头上插满十分尖锐的竹子,指挥同学们把教室里的桌椅统统搬出来,垒做障碍物,构成“防御工事”,进入作战状态。又安排学生在校门口和校内持枪放哨。
他亲自到猴子石附近探明情况,通过他的仔细观察,他发现这些溃军在此徘徊,是因为不了解长沙城里的虚实。
如今他们刚打了败仗,长官也已经跑了,已经好似惊弓之鸟。毛泽东决定:截击溃兵,缴他们的械。毛泽东把200多名长得高壮,胆子较大的同学集结起来,每人配备一支平时操练用的木枪,带上爆竹、铁桶,他们赶到了狮子石附近,毛泽东将他们分成3队,,潜伏在几个山头上,形成居高临下分进合围之势。他又派人到附近警察分所联络,请求警所派一部分警察前来助阵,并且让他们埋伏在学生志愿军的前列。
傍晚时分,溃兵们小心翼翼地沿着铁路线向北转移,渐渐出现在学生自愿军潜伏阵地不远的地方。毛泽东一声令下,警察们纷纷鸣枪,学生志愿军也同时燃放起装在煤油桶内的爆竹,用桂林话高喊: “缴枪没事!缴枪没事!”
“傅良佐逃走了,桂军已经进城,你们赶快缴枪!”
“只要你们缴枪,就放你们回去。”
溃兵们突然听到混合着鞭炮声的枪声和数百人的呐喊声,还以为真的是碰上了敌人的大部队,早已魂飞魄散,不敢抵抗了,纷纷缴械投降。
毛泽东让荷枪实弹的警察将溃兵们押到学校的操坪上露宿,又组织全校同学将缴获的枪支和其它武器抬到学校礼堂里面。
第二天,一师校方与长沙城里的商会商量。商人们也怕溃兵入城抢劫,决定由商会出钱,每人发几块大洋,将这股溃军送上了开往武汉的火车。至此,长沙城避免了一场劫难。
毛泽东巧摆一出空城计,智退北洋兵,缴枪三千余。不仅守卫了学校师生安全,而且使长沙居民也免遭祸害。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的军事指挥,指挥只有200余人的学生和警察,就让三千余人的北洋溃兵缴械投降。
毛泽东在多年后讲起这件事,也笑着说,恐怕那才是平生第一次指挥的军事行动。
事后,全校师生都很佩服毛泽东的军事谋略,夸他有勇有谋、“浑身是胆”。
这就是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但是这一次,足以显示他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