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十任总参谋长杨得志(三)
七、驯服“野骡子”
红军师长杨得志
1936年6月,杨得志指挥红二师,作为红一军团的前卫参加西征宁夏、甘肃军阀之战。进入陇东的第一仗,是攻打通往宁夏要冲的国民党环县县政府所在地曲子镇。红二师前进到离城五六里地的地方,侦察员飞马来报:宁夏军阀马鸿宾手下一个绰号叫“野骡子”的旅长,带着三四百名骑兵正在镇子里休息。
“野骡子”本名叫冶成章,是马鸿宾的亲信和干将。这个人和他的部队,杨得志早就听说过。“野骡子”这个绰号除说明他的骄横霸道,也说明他的部队是有些战斗力的。早在1935年底,时任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一大队长的杨得志,就和冶成章部下、黑马骑兵团团长马佩清较量过,一举生俘了马佩清,还发给路费放他走了。对付敌人骑兵,杨得志并不陌生。
得知冶成章就在眼前,杨得志立即决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一举歼灭他们!冶成章部确实能打,有不少亡命之徒。他们光着膀子,举着大刀,歇斯底里地狂喊乱叫。战斗从下午进行到深夜,敌人大部被歼,冶成章却又带着几个马弁躲进了一个窑洞。这家伙真有点“野骡子”的愣劲头,红军战士们向他宣传俘虏政策和民族政策,他都蛮横不理。最后,战士们扔手榴弹把他的马弁炸死,“野骡子”的腿也被炸伤,这才把他生擒活捉。可是,这“野骡子”的“野”性难驯,不但不让红军医护人员给他包扎伤口,还大言不惭地说:“你们这是打的啥仗?趁咱没有防备突然袭击,放暗箭算啥真本事!”
“你把这匹‘骡子’牵来我看看。”杨得志对警卫员说。
冶成章个子较高,长得很壮实,50岁上下。他敞怀露胸,头发蓬乱,还真有点像一匹落魄的“野骡子”哩。警卫员告诉冶:这是我们的杨师长!他瞪了杨得志一眼,粗声粗气地说:“自古以来没有你这种打法,不宣而战,背后放箭!有本事要明对明,一抵一地干,哼!”
对于冶成章的愚蠢无知和傲慢自大,杨得志没有搭理,而是义正词严地说:“现在日本鬼子打进了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军队不但不抗日,却在这一带烧村庄,毁牧场,抢牛羊,害人民,打红军!你们对人民是犯了罪的!你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包括回族同胞在内的全国同胞是犯了罪的!我们打你们是忍无可忍,也是为了把你们‘打醒’,以便共同对付日本侵略者。我的话你懂吗?”
冶成章哑口无言,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一屁股坐到凳子上,双手抱住脑袋,瓮声瓮气地说:“算老子倒霉,反正这旅长当不成了,要杀要剐,听便!我不怕死!”杨得志把手枪掂在手里,说:“杀你容易得很——易如反掌。但是我不杀你,还要放你回去!”
冶成章猛地抬起了头——他显然不相信杨得志说的是真话。
这时,冶成章的夫人也进来哀求,并在身上摸了好一阵,掏出一些金条、手镯之类的东西,问:“要多少钱?”
杨得志不禁一笑:“我们红军说话算数,一文钱也不要。”“去年你们有个黑马骑兵团被我们打败过。那个团长叫马佩清,你们知道吗?”
没容那女人回话,愣在一旁的冶成章猛地站起来,惊讶地问:“啊?你就是发了三块钢洋放马团长回去的杨得志大队长?”
杨得志缓缓点头,幽默地说:“如假没有办法换!”
冶成章“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真主在上,我冶成章今生今世决不同红军打仗,再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了。杨师长,本人败在你的手下,口服心服,五体投地!”
杨得志急忙拉起冶成章,语重心长地说:“你和马佩清团长都不是败在我个人的手下,是败在红军的手下,败在共产党手下,败在人民的手下。为什么?因为人民要抗日,国民党反动派却要打红军。要知道,日本鬼子打来了,他要杀中国人,并不分汉族回族;他要占中国的地,也不分汉族区回族区。……所以,你如果真正服了,就不要听信蒋介石那套鬼话,有力气,有本事,就和各族同胞一起把日本鬼子赶出咱们中国去!你这个人打仗还是有些经验的嘛!”
此时此刻,冶成章真服了,他叫着自己的绰号说:“我‘野骡子’闯荡江湖半世,自以为是,真主为上,义气当先,其实是个武夫之辈。杨师长虽年少于我,讲的却是至理名言。我冶某佩服,佩服。”
1949年9月,杨得志、李志民等指挥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和平解放宁夏,当年的黑马团长马佩清来访,告之:冶成章被红军义释后,立即脱离了军界;每与马鸿宾交谈,必盛赞共产党,对马鸿宾走上和平起义道路有很大影响。
八、鏖战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古长城上,自古以来是晋、 冀两省的重要隘口。关内关外,群山峥嵘,重峦叠嶂,沟谷深邃,阴森幽静。关前有一条公路、蜿蜒其间,一直通向灵丘、涞源,地势非常险要。这是日军板垣师团二十一旅团侵占平型关的必经之路。
平型关路南侧山低坡缓,易于出击。一一五师师部决定,六八五团和六八六、六八七等三个团,埋伏在南侧一线。1937年9月25日,大约上午8点多,先是听见远处传来汽车的马达声,接着隐隐约约出现了汽车的影子。汽车越来越近,这才发现后面还有马车等一大溜。只见头一辆汽车上插着一面“太阳旗”,坐着几十个日本兵,头戴闪光发亮的钢盔,身着黄呢大衣,上着刺刀的步枪抱在胸前。汽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进了八路军的伏击地域。日军装备精良,侵华以来还未遇到过有力的抗击,在中国的国土上,日军旁若无人,骄横嚣张,不可一世。鬼子在车上指手画脚,谈笑风生,叽里哇啦的不知道讲些什么。有的叼着烟卷,毫无防备。
杨得志团长
六八五团的战士们上好刺刀的枪膛里压满了子弹,机枪射手们已经瞄准了日军,他们都不时地望着团长杨得志,而杨得志的双眼却只盯着公路的拐弯处。当日军的头几辆汽车开到阵地的山脚下时,按照师部的部署,杨得志立刻命令:“全体冲锋,打!”
顿时,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八路军战士们暴风骤雨般地向敌人冲去。日军最前面的汽车已被打坏,着了火,后边的汽车、大车、马匹等互相撞击、走不动了。日军们嗷嗷地叫着跳下车来四处散开。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会在大白天遇上这样突然、勇猛地打击。日本“皇军”的精锐旅团惊慌失措了。
日军板垣旅团还是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他们从懵懂中一清醒过来,其骄横、凶狠、毒辣、残忍的本性就发作了,指挥官举着军刀拼命地咆哮着,钻在汽车底下的士兵爬出来拼命往山上爬。敌人想占领制高点。杨得志立即派通信员向各营传达命令:“附近的制高点一个也不准鬼子占领!”
这时,刘营长已指挥一营把公路上的敌人切成了几段。他接到团长的命令后,马上指挥一、三连向公路边两个山头冲去。山沟里的日军也在往山上爬,可是不等他们爬上去,迅速登上山头的一、三连紧接着又反冲下去,一顿猛砸猛打,把这群日军报销了。这个营的四连行动稍慢一步,被日军先占了山头。连长在冲锋中负了伤,一排长就主动代替指挥,他用两面夹击的办法,很快把山头夺了回来,将日军逼沟底全部消灭。
正当部队同敌人反复争夺制高点时,两架日军飞机顺着公路来回盘旋。战士们看到这情景,一股劲地靠近日军,同敌人混在一起拼杀起来。敌机大概看到双方交织在一起,无法扫射,也无法投弹,只好飞走了。
最激烈的白刃格斗在二、三营的阵地上展开了。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同志,外号叫“猛子”。战斗打响前,他就激励部队说:“靠我们近战、夜战的光荣传统,用手榴弹、刺刀和鬼子干,让他们死也不能死囫囵了!”发起冲锋后,他率先向敌人突击,20分钟内,全连用手榴弹炸毁了20多辆汽车。在白刃格斗中,他一个人刺死10多个日本兵。他身上到处是伤,他脚下的鲜血染红了土地,一群日军在向他逼近,他——我们的英雄连长曾贤生同志,拉响了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壮烈行为鼓舞着我们,更鼓舞着他身边的战友。这个连的指导员身负重伤,依然在指挥部队;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上指挥。就这样,前仆后继,打到最后,全连只剩30多位同志,却仍然顽强地与敌人拼杀!
三营的九连和十连,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他们依然勇敢地与敌人拼杀,以一当十,没有子弹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折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哪怕只有几秒钟的空隙,他们也能飞速地捡起石块将日本兵的脑壳砸碎。战斗到最后,两个连队眼睛都打红了,尽管伤亡都超过了半数、战斗情绪却依然十分旺盛。
这就是血战!是意志的搏斗,也是毅力的考验!
日军士兵由于长期受军国主义的欺骗宣传和所谓“武士道”的影响,成了一帮亡命之徒。他们即使负了伤仍然顽抗。八路军战士们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不知道他们是听不懂,还是根本听不进去,毫无反应,坚持战斗。1937年的日军,战斗力还是蛮强的,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确实很能打。但八路军更加勇猛、顽强,战斗进行到下午,以我军的最后胜利结束了。
平型关一战,八路军第115师全歼了1000多名日军。其中,杨得志率领的685团就歼灭日军500多人。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九、奇袭八公桥
1943年11月15日夜,杨得志、阎揆要带领冀鲁豫军区主攻部队,经过一夜急行军,从鄄北地区到达了距八公庙附近的火神庙。16日下午4点左右,又奔波40公里,强行军来到了八公桥近郊。 乘夜暗风大突然向八公桥发起攻击,激战至17日上午,全歼伪军第二方面军总部及其特务团等部,连克徐镇、王郭村、梁庄等据点、碉堡17处,毙伤伪军数百名,俘虏伪二方面军参谋长甄纪印、团长慕某等以下官兵3200余名,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4挺,步枪1900余支,短枪90余支,子弹4万余发,电台两部,战马300余匹,粮食数百万斤及兵工厂一所(包括全部机器),粉碎了伪军蚕食抗日根据地的图谋。
十、攻克邯郸
提起邯郸,无人不知“黄粱一梦”的典故。山东卢生借宿邯郸北面叫黄粱梦的小村,偶遇道士给卢生一枕头,卢生倒头便睡。店主人刚蒸一锅黄米饭,卢生梦见自己做了大官,想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黄米饭还没有做熟。正是在这“四战之地”,蒋介石的黄粱美梦终归泡汤。
邯郸,春秋战国时为赵国的国都。那时的赵国,东临燕齐,西接秦国,南连韩、魏,北迫匈奴,“数拒四方之敌”,被称为“四战之国”。到了近代,人们又称它为“四战之地”,其战略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1945年10月中旬,国共两党于10月10日签订的和平协议墨迹未干,蒋介石突然发出了向我华北解放区进攻的命令。此次,蒋介石动用了14个军约15万兵力,分3路沿平汉、同蒲、津浦3条铁路,向我华北解放区杀奔而来,气势汹汹,大有一口吞掉我华北解放区之势。蒋介石的用意十分明显,企图控制铁路,发挥美国现代化装备的优势,割裂我各解放区的联系,压迫我军退入农村或山地,以便各个歼灭。这3路进犯蒋军,以攻击平汉路的一路为主。其首要目标,是夺取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首府——邯郸。
此时,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大多仍在上党地区,邯郸前线只有杨得志所部不到2万人的兵力。敌我兵力是五比一。邯郸战役能否成功,关键是看杨得志和他的一纵队能否实施有力的阻击,以等待兄弟部队赶到聚而歼之。这一点,身为一纵司令员的杨得志是十分清楚的。
正当杨得志积极筹划抗击北犯之敌时,敌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指挥第一梯队杀奔而来。敌军先头部队北渡漳河后,很快占领了距邯郸只有百余华里的磁县,与他们原先盘踞的临漳、成安、肥乡等地形成了对邯郸的扇形包围圈,并齐头并进向邯郸逼进,形势万分危急。
邯郸南边的小堤村,一纵作战会议正在进行。
杨得志决定:派出小部分部队以奔袭的方式,出其不意地袭击地先头部队,以减缓敌人前进的速度。掩护大部队赶至邯郸以南的屯庄、崔曲、小堤等地构筑工事,组织防御。
命令下达后,各部队分头展开行动。
为配合野战军整个战役行动,杨得志对纵队攻打崔曲敌106师的行动重新作了部署。杨得志决定:以第一旅七团担任主攻从崔曲村北门至村西北角展开攻击,六团为预备队;第三旅十六团从村东门突破,任助攻;第二旅十团、十二团在崔曲以西担任阵地防御,阻敌增援;第三旅二十团于崔曲南侧阻击敌人。
夜幕刚刚降下,杨得志发出了攻击命令。在火力队的掩护下,投弹队和梯子队首先投入了战斗。敌人是有准备的,但他们没有估计到我们会这样快地组织反击,更没有想到杨得志会组织200人的投弹队,直奔他们村前沿的“房顶阵地”。
在杨得志率领一纵队阻击敌人的时候,参加上党战役的兄弟部队赶来了,杨勇带领的骑兵团先期与杨得志会和,组成了前线联合指挥部。
敌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在我军的政治攻势下,率领新八军及由他指挥的河北民军万余人,在码头镇举起义旗。
高树勋将军战场起义,使得我军更能自如地集中兵力全力对付马法五和鲁崇义。在我军强大攻势下,马法五和鲁崇义的两个军顿时锐气大减,已无心恋战,准备再渡漳河南逃,但这时漳河已被从上党赶来的我军控制。
马法五率十一战区长官及残军一部开始退却,后退到漳里集一带,企图再渡漳河南逃。杨得志接到刘伯承命令:一纵务必抓住战机,追击马法五所部。
杨得志心里十分清楚,部队攻打崔曲,伤亡很大且已十分疲劳,但战机在即,不容有丝毫犹豫。他立即命令第三旅任主攻,从漳里集东南方向攻击,杨勇的二纵队从正南方向攻击,并决定于午夜发起攻击。
纵队指挥所设在北东坊村西一个烧砖的火窑上,杨得志早早来到窑顶上,以便观察。 战斗再次打响,一纵三旅勇猛突击,敌人拼命顽抗,达成了对峙局面。见此,杨得志对身边的李朝东旅长说:“立即通知部队,一定要利用夜战有利时机歼灭敌人,夜间占领一座房子,等于白天占领一条街道。要努力扩大战果,也要准备更艰苦的战斗。”
当日夜间,一纵在杨得志的指挥下,不断向敌人发起进攻,战斗持续到拂晓,我主力攻入村内,马法五开始分路突围。杨得志立即命令:“敌人企图向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逃跑,各旅要快速围堵、追击,决不让敌人跑掉!”
北风呼呼地刮着,树上枯黄的叶子纷纷飘落。敌人恰如被飓风卷起的满地落叶,狼狈地仓皇逃窜。整个战场上,烟尘弥漫,枪声连绵,人喊马叫,一纵战士奋勇围歼逃敌。敌人纷纷缴枪投降,战斗很快结束。
敌人率部北上的两个最高指挥官,一个战场上起义,一个被窝活捉,部队大部分被歼灭,杨得志率领一纵将士,取得了邯郸战役的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