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长第二部第四章 第四任总长黄克诚(三)
三、轶事
3、与敌激战冲锋在前枪林弹雨死里逃生
1930年7月,担任红三军团第二支队政委的黄克诚,率部在军团长彭德怀的指挥下,与国民党第四路军总指挥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的军队进行战斗。红三军团隐蔽于平江县城南20华里处的晋坑山设伏待敌。
战斗打响后不久,敌我双方即成混战胶着状态。至黄昏,黄克诚因部队被冲散而与大部队失去联络。正当他循枪声寻找部队之际,突然发现身后有一支队伍扑来。黄克诚眼睛本来高度近视,时值盛夏,鏖战竟日,眼镜片上沾满了汗水和烟尘,使他的视力更加模糊,无法辨清向他扑来的这支部队究竟是敌人还是自己人。双方越来越靠近,已不容他多作思考。他果断地迎着对方走去,以便弄清情况之后,再见机行事。当双方快靠近时,黄克诚才模模糊糊地看见对方的衣着很齐整,许多黑洞洞的枪口正瞄着他作射击姿势,立刻意识到对方是敌人。他稍一迟疑,便向对方一摆手大声喝道:“别打枪!”说时迟那时快,话音未落,他就势卧倒,伏地一个转身,顺着山坡滚了下去。几乎就在他喊话和转身的同时,几支枪一齐朝他开了火,只听子弹在耳边身旁嗖嗖作响。此时,他虽身不由己,顺着陡峭的山坡向下坠去,但神智还清楚。待滚落到山脚下,他感到自己还有知觉,只是眼镜、帽子和身上背的皮包不见了。用手慢慢在周身上下摸了一遍,居然没有中弹。此时天已黑下来了,加之眼镜失落,周围一片模糊,什么也看不清,但远处的枪声和呼喊冲杀声隐约可辨。他循着声响激烈的方向摸索着走去。当他来到公路边上的树林中,只见黑压压的人群潮水般地在奔跑呼号。定睛仔细辨认,发现公路上的人们臂上配戴着红袖标。他断定是自己人,便上了公路,随人群朝前跑去。他边跑边问清了情况。此时敌军已溃败,我军正乘胜尾敌追击。当黄克诚找到了自己的部队时,战友们不禁大吃一惊,以为他死而复生。原来,在山顶上与敌人遭遇时,警卫员远远看见黄克诚被敌人一阵排枪击倒,并滚落山下,以为他已牺牲,便跑回部队报告了“政委牺牲”的消息。指战员们正高喊着“为政委报仇”的口号奋力冲杀当中,突然发现黄克诚又安然回到部队,自然是又喜又惊。一时间,黄克诚“死而复生”的奇闻,在部队中流传开来。
4. 深入前沿观敌情眼镜遭来杀身祸
黄克诚的眼睛高度近视,时时离不开眼镜。因此,只要攻克一座城镇,黄克诚总是要到眼镜店配上两副眼镜。眼镜对于黄克诚来说,可算是一件随身不可离开的宝物。然而,眼镜有时也会给他带来麻烦,甚至酿成杀身之祸。
1931年,中央苏区开始了第二次反“围剿”作战。5月底,黄克诚所部第三师主攻建宁城。为了快速突破敌人城防工事,消灭守敌,黄克诚和师长彭遨一边给各部队下达作战命令,一边将师指挥所推进到建宁城下。由于指挥所距离守敌太近,当即被守敌发现,城上的两挺机枪调转枪口,对着黄克诚和彭遨猛扫过来。黄克诚因视力差,对守敌的这一动作未能察觉。亏得彭遨眼疾手快,他见机枪扫来,猛地拉住黄克诚后退了好几步卧倒。黄克诚还未定过神来,敌人的机枪子弹已扫在了他同彭遨原来站立的位置上,子弹击起的沙土溅了他俩一身。二人连话都顾不上讲,未等敌人第二排子弹扫过来,又一个鱼跃,翻身滚向附近一处掩体后面。这时,彭遨才指着黄克诚的眼镜说道:“敌人这一梭子弹,就是冲着你这副眼镜来的。人家知道戴眼镜的必定是个大官,想拣个大便宜。可惜的是,敌人的射手技差一着,否则,把我也捎带上报销了。”说完哈哈大笑。黄克诚也笑了起来。
1933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黄克诚调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委。一次追击逃敌,黄克诚和师长张锡龙率部将该敌逼进一座土寨内,旋即发起攻击。攻击之前,黄克诚和张锡龙相偕来到阵地前沿举着望远镜选择攻击突破点。不料,敌人在他们侧面不远处设置了机枪阵地,他们只顾向土寨之敌了望,过于暴露,侧面机枪阵地上的敌人对他们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黄克诚的那副眼镜,再次成了敌人射击的大目标。只听敌人的机枪一阵猛扫,一颗子弹正中张锡龙的头部。子弹穿出之后,又击中黄克诚的眼镜架,立即将眼镜打飞。黄克诚虽然没有伤着,但师长张锡龙却壮烈牺牲了。
5、炸弹近身不爆炸,大难不死猛杀敌
1931年7月,蒋介石调兵30万,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大规模“围剿”。红一方面军继续采用“诱敌深入”的方针,于是年8月初起,首战莲塘,歼敌一个整师;再战良村,歼敌一个师部及两个整旅;继之又在黄陂歼敌一个多旅,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首战胜利。
当莲塘之敌向良村溃逃之时,敌人出动了飞机,向衔敌尾追的红军轮番扫射轰炸。当时红军的装备很差,更没有对空射击的武器,敌机疯狂地在离地面几百米的低空盘旋,红军指战员甚至可以看清敌机驾驶员的面孔。那时,红军既要追击逃敌,又要躲避敌机的扫射轰炸,只有靠快速奔跑,所付出的牺牲代价可想而知。
黄克诚率领部队向逃敌猛追。正在奔跑当中,忽听头顶一阵隆隆轰响。他仰起头来一看,一架敌机正从后面朝他俯冲过来,并眼见一颗重磅炸弹从机体内弹出,从他的头顶上坠落下来。黄克诚拚命往前跑,试图躲过这颗炸弹。谁知,当他跑出四五十米远的时候,那颗炸弹不偏不倚,恰好落在了他的身旁,连卧倒也来不及了。黄克诚一时竟不知所措,心想,这一次可逃不脱了。可是,停了一会儿,并没有听到炸弹的爆炸声。定住神仔细一瞧,那颗大炸弹牢牢地立在他的脚下,半截钻入土里,留在地面上的一截差不多还有半人高。这也是实属侥幸,炸弹居然没有爆炸,像落地生根―样,兀自立在那里。黄克诚长长地出了一口粗气,继续挥师向溃逃之敌追去。
6、家风廉洁
领导干部的家事,往往含着政事。抓党风,落实到家里,就是要抓家风,抓家规。从严治家是从严治党的一部分,共和国大将黄克诚的家风,充分体现了这个意义。
1949年10月下旬,黄克诚率领一批干部从天津南下湖南。此行,他是奉毛泽东主席亲令赴任湖南省委书记。随他南下的,还有他的夫人唐棣华和1岁的小儿子黄晴。途经武汉时,黄克诚会见了四野和华中局的领导人之后,去岳母家接上了两个孩子——6岁的大女儿黄楠和5岁的大儿子黄煦。他们是黄克诚1945年从苏北进军东北时被寄放在岳母家里的。黄楠、黄煦满脸又新奇又害羞地看着他们,还有些害怕似的躲着他们,不肯喊爸爸妈妈。也难怪,一晃就是5年了,孩子们不认识父母亲并非异常。
那一刻,一向觉得为革命舍小家是理所当然、把小家的聚散看得平常的黄克诚也禁不住热泪盈眶。现在好了,解放了,一家五口可以团聚,可以有一个真正的家了。
一到湖南,黄克诚就对唐棣华说:“棣华,今后孩子们就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了,条件比过去好了,但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高级干部的家风影响着党风政风。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子女、对周围的人都会产生影响。从今天起我们家要订两条规矩。一,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办私事;二,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
唐棣华立即表示赞成。在她心里,这样的规矩其实早在她嫁给黄克诚的时候就定下了。那时候条件艰苦感受不到,但自从进了天津,她就自觉地远离他作为天津首任市委书记的权力。她既是黄克诚的妻子、家属,也是他的部属、同志,无论多么严格的家规家矩,她都会遵守。
黄克诚忙于工作,回湖南一年多了,也没能抽时间回老家永兴下青村去看一看。这年初冬时节,哥哥黄时玑来到长沙看黄克诚。黄克诚自20岁离开家,除了大革命失败以后回家乡潜伏时见过哥哥,20多年过去了,这是头一回相见。哥哥家一贫如洗,加上连年灾荒,苦得很。这次来,一是想代表家里人、代表村里人来看看弟弟,二呢,是想求当了大官的弟弟给他搞一件皮袄御寒。黄时玑身子骨太弱了,衰老得厉害,觉得冬天越来越冷,坐在火炉边,他穿着棉衣服也总像透着风似的,要是有件皮袄就好了。
黄克诚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在他心目中,哥哥是普通老百姓的缩影。想起革命年代里哥哥一家为他所担的风险、给予他的帮助,别说一件皮袄,就是十件百件皮袄也是应该的。但买皮袄是要花钱的,而且一般人买不到。那时,皮袄在湖南属紧俏商品,指标极少,不过以黄克诚的权力,批件皮袄给哥哥不在话下,可黄克诚绝不会批这个条。他给时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的王平写信,请他帮忙买件皮袄,哪怕旧的也行。王平在张家口,那地方买皮袄应该方便些,也会便宜一些。皮袄买到了,黄克诚如数付了钱。说实在的,黄克诚就那么点津贴,平日里帮这个,帮那个,现在帮哥哥买皮袄后,津贴就所剩无几了。别看他这次很大方,在自己身上花钱却是有名的“抠门佬”,唐棣华记得他的一件毛衣都穿了十几年了,她认识黄克诚时他就穿着它,那时候还在苏北抗日。可黄克诚却并不在意,反而认为自己平时节俭是有道理有意义的,要不然哪帮得上别人,又怎么买得起皮袄?
1977年,黄克诚复出工作,从山西回到北京,担任军委顾问。后勤部门考虑到他眼睛不好,上下楼不方便,安排他住到南池子的一处平房小院里。房子是1949年建的,面积还可以,就是太旧了。那时,黄克诚虽然已经复出工作,但他的职级待遇问题还没有恢复,管理人员申请了一笔维修房子的经费,准备将房子好好翻修一下,说怎么也应该像个“将军府”嘛。黄克诚一脸严肃地说:“不行,不行!不要大修,简单一些,哪里透风漏雨,就修哪里。我不设什么‘将军府’!”又说:“现在复出工作的干部很多,落实房子的事情也很多,不要麻烦了。不要和别人比待遇,我们家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对于我来说,能让我工作我就求之不得了!职级不职级的,都不重要!”
工作人员拗不过他,只好按他的意见办,将房子简单维修了一下就凑合着住进去了。
后勤管理部得知黄克诚不愿换房住,又不同意彻底整修,便准备将临街的墙和门楼加高一些。黄克诚听说要花一两万元,又拒绝了:“修那个东西干什么?现在这个铁门虽然旧点,可是蛮结实嘛!门就是用来出出进进的,要装那么好那么高干吗?像这种装门面的东西咱们宁肯将就点也不要乱花钱!”
管理部门只好将准备好的材料退回去。但黄克诚家里的暖气,是由烧煤取暖,热量不足。冬天年轻人坐在屋里还冻得直跺脚,更何况一个年迈多病的老人。管理部门打算对暖气进行改装,换成由热力管道供暖。换热力管道需要花三万元钱,大家知道黄克诚不会同意,便想趁他不在家的时候更换管道。管道地面挖开 一半,黄克诚回来了。他问管理部门,这个管道周围老百姓能否用得上?得知投资太大,老百姓目前用不起,黄克诚便死活不同意改造了。他用拐杖猛戳地面,说:“三万元?!你们怎么能因为我这么大手大脚地花钱?现在我们国家还很穷,把钱用到更紧要的地方去!我这里能烧煤取暖已经不错了,赶快停工!”于是,一截挖开了的地方又用土填上了。
直到黄克诚去世,他所住的南池子房子也未大修。
黄克诚自加入共产党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忠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位高权重、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的时候,黄克诚都始终保持着从简从低的生活作风,始终为人民群众着想。晚年复出工作后担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抓党风建设,制定领导干部廉洁生活准则,更是处处以身作则,为增强党性、端正党风作出了表率。
四、后世纪念
黄克诚故居位于永兴县三塘乡下青村,黄克诚故居初建于咸丰五年(1855),占地170余平方米,是一栋典型的两进式湘南古民居。故居侧后方建有豆腐房、杂房等配套建筑等。室内陈列有黄克诚大将青少年时期与父母家人共同生活的起居用品及物件。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在这里诞生,并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1920年他外出求学。1927年10月回故乡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和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0月黄克诚离开这里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52年7月黄克诚回到阔别24年的故乡开展农村调查。故居外边看是一栋房子,进到里面才知道是穷人家,里面有一边的房子还卖给了别人。
黄克诚故居于1998年进行全面维修,2002年5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四章 参考文献
[ 1] 黄克诚《黄克诚自述》.人民出版社.1994.
[ 2]大将黄克诚的家风 中国文明网 2021-06-10
[3 ]黄克诚:爱“唱反调”屡被罢官 中国军网 2021-06-10
[ 4]佚名 黄克诚向中央建言开辟东北根据地 老年文摘 2023-01-12
[5 ] 佚名 黄克诚对进军东北的贡献,三点建议都经得住历史检验 凤凰网2021-11-09
[ 6]《毛泽东军事文选》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
[7]黄克诚.《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人民日报 1981.
[ 8]黄克诚.《黄克诚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9.
[9 ]永远的丰碑:黄克诚
[10 ]文韬武略大将军 卫国为民赤子心
[11]大将风范 千秋永垂
[12] 王贵胜 黄克诚为真理十次直言新闻午报2007年11月05日
[13 ]《中国将帅》黄克诚 2006年10月
[14] 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年谱 (1893-1949)
[15]毛泽东选集 人民出版社
[16]《辽沈决战》(上) 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