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参谋长连载35
[ 2023-11-2 21:02:00 | By: 天山学人szr ]
 

第八章 第八任总参谋长周恩来(三)

二、卓越贡献

9、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和分裂

抗日战争中,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194116日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伤亡惨重,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牺牲。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当局污蔑新四军为叛军,下令撤销其番号,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并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大肆宣传诬蔑。为了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把皖南事变的真相告诉广大人民群众,《新华日报》写了关于皖南事变真相的报道,

周恩来愤然写了两幅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整个山城重庆因周恩来的题词而震动。有力打击了国民党投降派的反动气焰。

10、出任总长,协助毛泽东运筹帷幄,解放大陆。

总参谋长周恩来在西柏坡办公室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转战陕北、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当时在只有一部电话、两幅地图、三套桌椅、四间平房的简陋军委作战室里,周恩来协助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胜了国民党几百万反动军队。通常前方来了电报,作战室新提供的大量军事资料和数据,都要经过周恩来总参谋长和朱德总司令、认真地研究、核对并拿出意见后,迅速送到毛主席那里。经毛泽东、周恩来商量研究确定对策后,多数由毛泽东起草文电,少数由周恩来起草,而所有军事方面的文电都经周恩来签发。当时年富力强的周恩来承担了大量军事指挥工作.作为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最重要最得力的助手,周恩来日理万机、殚精竭虑,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11、隐蔽战线建奇功

周恩来是我党和人民军队隐蔽战线主要创始人和卓越领导者。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中,他创造性地把隐蔽战线和统一战线相结合,把秘密情报工作和公开情报工作相结合,为加速战争进程,推动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钱壮飞、李克农、潘汉年、熊向晖等都是周恩来领导的隐蔽战线的杰出人物。在隐蔽战线工作中,周恩来结合统一战线工作,提前精心布局,积极同国民党中的进步力量建立联系,为日后促成战场起义、地方和平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领导隐蔽战线工作的同时,周恩来还特别注重公开调查研究工作,让公开情报与秘密情报优势互补、相互印证,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情报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情报保障能力,有力地保障了革命事业的胜利。

1226年任总理,殚精竭虑建设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在领导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周恩来强调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居于首要的地位,一个国家如果经济上不能完全独立,政治上也就不能完全独立。他强调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做到统筹全局、全面安排、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强调我们的国家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全面发展;强调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不能因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不要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周恩来担任中央专委主任,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规模科技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他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和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调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 周恩来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恩来时时不忘祖国统一大业,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工作。

13、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1955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周恩来同志在建国前就是中共中央外事方面的领导人;建国后,周恩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并兼第一任外交部长,直接领导外交工作长达二十六年之久。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新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代楷模,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照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推动我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4、十年浩劫,苦撑危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

在文革十年浩劫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秉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精神,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大树参天护英才,周恩来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协助毛泽东同志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和纠正极左思潮的错误,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决策积极促成和落实邓小平等一大批老干部同志复出,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领导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他身患绝症,仍顽强坚持工作,并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同志等一起,与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周恩来为人民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总理轶事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沈阳

1910年春到东北时,周恩来随任铁岭税员分省补用通判的三堂伯父周贻谦转赴奉天省银州(今辽宁省铁岭),进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这年秋,位于奉天古城大东门外万泉河畔的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建成。四伯父周贻赓为了让周恩来接受更好的教育,学得新知识,把他送入第六两等小学堂丁班(后改为第六班)学习。

这所学校是在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中刚刚开办的新式学校,既教中国的经书,也介绍一些西方的新学,开设了修身、图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等10门课程。入学后,在学校里,老师经常向学生讲述时局的危急和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国难当头的年代里,周恩来那颗富有感情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他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养成了坚持读报的习惯。

同学何履祯的爷爷何殿甲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私塾先生,非常喜欢周恩来这个爱读书的小客人。何殿甲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他说出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绝好!

19111010日,湖北武昌爆发了推翻满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消息很快传到了奉天,周恩来备受鼓舞,他找来一把剪刀,毅然带头剪去了自己头上的长辫子,以表明同清朝政府决裂。同时他还劝告老师和同学也剪掉辫子,并且提倡学西方,穿短服,不要被长袍马褂缠着身子。

周恩来在东北读小学的那几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革,满清王朝被推翻,宣统皇帝(溥仪)退位,民国刚刚兴起。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周恩来常与伯父和同学们谈论着政局的变化,伯父是爱国和赞成变革的。在那政治形势瞬息万变的日子里,沈阳也和全国一样,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至,各种反清言论和革命活动蓬勃兴起,使周恩来很受启发。

当时,学校里有一个叫高亦吾(字盘之)的史地老师,是一位山东汉子,富于正义感,学识渊博。他常常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宣传爱国思想,生动形象地讲述广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英勇牺牲的悲壮史实,周恩来和同学们听得热血沸腾,义愤填膺,有时潸然泪下。他非常尊敬和接近高老师,高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位英姿勃发的少年,经常和他谈心,并介绍《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扬州十日记》等进步书籍给周恩来阅读。

后来在延安时期,周恩来在一次答外国记者问以您的出身情况是如何走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时,曾说:少年时代在沈阳读书时,得山东高盘之先生的栽培,可以说,没有高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走上革命道路以至后来成为国家总理的周恩来,始终念念不忘高盘之老师的恩情。

在沈阳读书时,周恩来非常谦虚朴实,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情待人。初到东北,由于周恩来性情温和,文弱瘦小,再加上说话带有浓厚的淮安口音,于是一些调皮的大同学骂他是小蛮子,经常欺侮他。在两个月时间里,他广交朋友,出入时与一批情投意合的孩子一起走。这样人多势众,再也没人敢欺侮他。由于他学习成绩优异,同学常请他答疑解难,他总是热情帮助,从不傲慢。

周恩来各科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作文、书法,每学期总是全班第一。他写的文章,气魄大,有远大志向,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当时学校每周一两次作文,他的文章常常被批上传观字样,贴在学校成绩展览处让同学们观看。国文教员赵纯在批阅周恩来的作文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说:我教了几十年书,从未见过这样好的学生。

191210月,全校师生隆重集会,纪念东关模范学校建校两周年。周恩来以《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文章写道:吾全校之诸同学乎。吾人何人,非即负将来国家责任之国民耶?此地何地,非即造就吾完全国民之学校耶?圣贤书籍,各种科学,何为为吾深究而悉讨?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以将来如许之重负,基础于小学校三四年中,同学,同学,宜如何奋勉,始对之而不愧哉?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言简意赅,论说精辟,语重心长,并以新思想贯穿其间。他认为,要使中国富强,必须从教育这一根本抓起。文中,周恩来对教育的目的和师生的责任也作了比较好的阐述。他写道:吾校司教育之诸公乎。诸公为国家造人才,当殚其聪明,尽其才力。求整顿宜重实际,务外观先察内容。勿自隳行检,以失人则效;勿铺张粉饰,以博我名誉;更勿投身政界党会,谋利营私,以纷扰其心志,而日事敷衍。校长为学生择良教材,教习为学生谋深造就。守师严道尊之旨,除嚣张浮躁之习。注重道德教育,而辅之以实利美感,更振之以军国民之精神。教育美满,校风纯正,则此纪念日乃可因之而永久。

当时,周恩来只有14岁,却已表现出高尚的志向和引人注目的才能。这篇作文得到了教师的褒奖。国文教师看到这篇作文后,十分高兴,在卷末批写道: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心长语重,机畅神流。

这篇文章被评为甲等作文。在第二年奉天省教育品展览会上展出,并作为范文先后收入《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生国文成绩精华》等书中。

一种为国家、民族的将来而奋斗的崇高的责任感,已深深地植根于少年周恩来的心中。有一次,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位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笑了笑,未予置评。

为明礼而读书。有人抢先发言。魏校长缓缓点点头:不失为一种志向。

学而优则仕,又有人回答,读书,自然是为了当官。魏校长又是笑了笑,没有表态。

接下来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魏校长不禁蹙起眉头。

随后,魏校长摇了摇头,走到周恩来面前,笑着问:恩来,你千里迢迢自江南到此,你读书又为了什么呢?

这时,同学中有人轻声对校长说:辛亥革命后我们中间第一个剪掉辫子就是他。魏校长笑了笑,说:知道。他成了学校的小名人了。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又是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想到在魏家楼子耳闻目睹的种种,想到中国濒于危亡的严酷现实,他激昂而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并提高嗓门称赞:泱泱中国,如今内忧外患,灾难深重,凡热血男儿,救国图存,责无旁贷。诸位年幼,读书乃打基础,以便日后投身于中华崛起之伟业。古人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恩来志存高远,见识不凡,这是值得诸位仿效的,每个人都应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蓝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一次,周恩来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吴老头知道周恩来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周恩来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吴老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老泪纵横。

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期间,还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每天早上从家跑到学校,下午放学再从学校跑回家,从不间断。他还积极参加体育课,踢球,打拳,做体操,还用冷水擦身。

 






 
 
  • 标签:总长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23 - 11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