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我难忘的七七级(连载21)
作者:孙祖荣(天山学人)
第八章 毕业啦
一
闲适的寒假过得好快。1981年2月28日,我乘长途客车回到了乌鲁木齐,寒冷的学校校园里冷冷清清,推开宿舍房门,房里已有几位家住外地的室友,大家一起分享带来的土产,一边开心地聊天。
星转斗移,时光荏苒,勤奋攻读中,我们进入了大四,大学生活进入了最后的一年。
1981年3月1日,新学期开学了,开学第二周,班委、团支部换届改选,老藤同学当选班长,刘安灵同学当选团支部书记,她还是我班女篮主力队员。
本学期我们数学专业课程主要有偏微分方程(选修)和泛函分析(选修),还开了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计算技术》。泛函分析由德高望重的系主任王曾贻教授亲自讲授,王晓峰老师也参与授课、改作业。王教授60多岁,中等个头,身材精干挺拔,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精神矍铄。他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高屋建瓴,颇具学者风范。在一次习题课上,王晓峰老师提到了二班的李学良同学,表扬他不仅出色完成了作业,而且主动找了许多难题进行钻研。我才知道二班有如此勤奋优秀的同学。(李学良后来在专业上颇有建树,为母校争光添彩!附李学良简介:李学良教授,生于1958年12月20日,河南人,1982年新疆师范大学毕业,1991年获荷兰Twente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任教授,1996年任博士生导师,1997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当选为国际数学化学科学院院士,
1995年新疆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6年航空工业总公司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9年西北工大特聘教授,200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副主任、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2017年受聘为青海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中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电子信息与交流委员会和数学名词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天津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秘书长。《Graphs and Combinatorics》、《MATCH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and in Computer Chemistry》和《Discrete Mathematic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等10种国际杂志编委,《应用数学学报》和《数学进展》等4种国内杂志编委。20余次(每次一年、半年、三个月等)应邀去美国、荷兰、英国、日本、意大利、中国香港地区、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
李学良教授主要从事于图论与组合优化、化学图论、计算机科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Ser.B》、《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Biology》、《应用数学学报》等国内外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百余篇被SCI和EI检索,220余篇被Math. Review检索,千余篇次被国内外同行学者的论著引用。6次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多次主持完成省部级基金项目,作为骨干研究成员参加“973”项目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应用图论》。《代数图论研究》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分子图形的拓扑结构和拓扑量的数学理论研究》获得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完全r-部整图》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教偏微分方程的老师是一位30多岁的男老师,姓名记不清了,中等个头,身材微胖,戴一副近视眼镜,上课声音平和,条理清晰。教《计算技术》的是一位从新疆大学调来的昔秀峰老师,她是之前系里从新大请来给我们讲授常微分方程的那位黄老师的夫人。但看上去比黄老师年轻很多,昔老师中等个头,肤色白皙,身材丰腴,面容姣好,长得有点像少数民族。她平时比较和善,脸上常带微笑,但上课认真,要求严格,也比较严肃,同学们有点怵她,不敢马虎。她讲课操一口乌鲁木齐口音的普通话,声音响亮,语速较快。她主要讲授计算机编程方法和A语言、B语言等。当时新疆师范大学没有计算机。开课3个月以后,她联系新疆大学计算机机房,组织我们去新大计算机机房上机,检验我们编写的程序能否通过。当时新大的计算机体积庞大,竟占了三个大房间,堪称庞然大物。进机房要换上脱鞋,那时还没有键盘输入,更没有语音输入,程序要靠在一盘磁带上打孔输入,同学们三人一个小组,在昔老师的指导下,在机房值机人员-一位美丽动人的年轻维吾尔姑娘的具体帮助下,把自己编写的程序使用打孔机一点一点的按规则打孔输入,这是一个需要非常仔细、细心的工作。稍有不慎,一个空打错,就无法通过。因此同学们打孔时都格外认真、小心,输完一段,就互相检查,直到确认无误后才继续进行。某个程序顺利通过,都引起小组同学的低声欢呼祝贺。这样的集体上机,共组织了两次。
1981年5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六,新疆师范大学第3届体育运动会在学校运动场隆重召开。这也是我们七七级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运动会了,班主任韩老师和班委高度重视,号召全班同学全力以赴。同学们铆足了劲,要为班级和七七级争光,我仍报了100米短跑项目。
跳高冠军陈京生同学仍是全场瞩目的人物,刘建军、管国晶、黄菊芳、刘安灵等同学再创佳绩。全班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取得了理想的战绩。
课程难度越来越大,同学们也更加刻苦努力,有的同学睡在被窝里,也不忘捧着书本,就着不太明亮的宿舍灯光学习。听说二班有个年级较大的王姓同学,经常带着水壶在教室学习到深夜,如此刻苦,他还有挂科,可见大四的课程的难度不小。
大四的学习是高度紧张的,有时为了缓解紧张的神经,我有时会去图书馆借一些课外书籍浏览,比较喜爱文学、历史作品。有时晚上会去学校阅览室做作业,那里比教室安静。记得一天晚上,我面对一道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正在急得搔头抓腮之际,忽然附近传来一阵极低的啜泣声,抬头望去,只见坐在长桌斜对面的一位身穿白底碎花连衣裙的姑娘,一手里拿着一本翻开的杂志,另一只手拿着白手绢擦眼泪,我仔细一看,这姑娘是中文系的学生,课间做广播操时,她们班就排在我们班旁边,几乎天天见。她手里拿着一本青年文学杂志,当时正是伤痕文学泛滥之时,想必是姑娘被搧情小说里的绯侧动人情节刺激得情不自禁,我不由自主地感叹:人比人得死,看人家学的专业多潇洒、多有趣,哪像我选的这个“破”专业,又枯燥又难学。感叹归感叹,作业还得完成。有一天下午没课,在去教室的大楼走廊里,听到有同学谈论美术系举办人物素描作品展览,就好奇地跟这些同学来到一楼的一间大房间门口,门口立着一个黑板,上面写着:79级美术班人物素描作品展览。进门一看,展厅是一间大教室临时改成的,展厅周边墙上挂着好几十幅人物素描作品,有饱经风霜的维吾尔族大胡子老爷爷,有满脸皱纹的汉族老大娘,有顽皮可爱的维族小巴郎等,作品中的人物或阳刚,或阴柔,或灿烂,或超尘,一个个形态各异,如百花齐放。好几个同学站在一幅画前观看,我好奇地凑上去看了看那幅画,画的是一位少女,不着寸缕。那少女一头青丝整齐的挽到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美眸幽幽,温柔中流露出一种忧郁的神彩。她全身凝白如雪,肩膀纤瘦,胸部饱满,两只线条纤细柔婉的手臂轻轻地在腰部下面交叉,细嫩的指间是一朵绽放的洁白莲花。那不染纤尘的花朵正恰到好处地遮住少女下面的隐秘。少女的两条玉腿又细又长又直,全身的线条极为流畅、柔美,不用说,这幅作品,透出一种极强的东方女性的沉静和阴柔之美。我不禁楞了神,这就是传说中的人体艺术吧。那时人体美术作品极少,难怪一群同学都凑过去欣赏呢。
时间在紧张的学习中飞驰,一转眼,又近期末,同学们又进入复习大战,1981年7月初,期末考试拉开了战幕,在火炉般的灼热里,同学们挥汗如雨,沉着应战,力争发挥最好的状态。7月中旬,期末考试结果出炉,同学们都顺利过关。
1981年7月20日,学校放暑假,这也是我们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这天早上,我去乌鲁木齐碾子沟长途客运站乘车经石河子转车,于下午4点回到147团部,步行去团部附近我姐姐家,此时我姐已从石河子师范毕业,由于我姐夫在147团部附近工程队当医生,为了照顾家庭,我姐向组织上申请,由距团部20多公里的下桥子学校调到了家庭附近的147团一中小学部工作。我到了姐姐家,见到姐姐,大家非常开心,我为姐姐能调回团部学校工作感到由衷的高兴。美丽的小外甥女莺莺一岁多了,她学走路的劲头十足,不肯让我久抱,在我怀里扭来扭去,要下地走路。我弯腰扶着她,在屋里晃悠悠走来走去,她开心的笑着,小嘴牙牙学语,好玩极了。和可爱的小外甥女玩了一会,我放下礼物,骑车向147团7连家里奔去,天黑之前,就回到了家。家里没有太大变化,爸爸妈妈身体还好。暑假我还是住在七连小学的小屋里,每隔几天就出去打柴,暑假要备足家里一年的柴禾。闲时看看书,听听广播。假期也去团部逛逛,有一次在团部商店附近林荫路上,遇见我高中时的物理老师杨学孔老师,我恭敬地问候杨老师。他高兴的告诉我,他的右派问题得到改正,已落实政策,调到石河子农学院任教。我为杨老师感到由衷的高兴,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老师,数学物理都教的棒!早该有个更好的平台,以充分发挥他的才干。我向杨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他高兴的邀我毕业后去石河子见他。
作者简介:天山学人szr(孙祖荣), 教授, 广东省情咨询专家,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曾任副团长,高校副院长。祖籍西子湖畔,长于天山脚下,现居羊城。